兩會政治秀落幕 分析:中共民心盡失

人氣 2751

【大紀元2024年03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為期一週的中共兩會落幕。分析認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楚的是,共產黨從沒有把民生問題放在優先位置考慮,面對中國經濟持續惡化,沒有跡象表明中共有何方法和意願刺激經濟復甦,中共所為導致民心盡失。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高級研究員、亞洲經濟專家傑里米‧馬克(Jeremy Mark)說,為期一週的人大會議並沒有透露中共黨魁打算如何應對深化的中國房地產危機,還有數萬億美元的地方政府債務,消費疲軟,青年失業率飆升,商業和消費者信心的喪失,以及社會迅速老齡化的問題。

他說,沒有跡象表明北京準備通過投入資源來促進中國家庭支出,而這一步才是經濟復興必需的。

「如果沒有更高水平的消費者支出,北京越來越多的刺激經濟的努力類似於不斷地拽緊繩索。」馬克說。

「新質生產力」是新瓶裝舊酒

中共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把建立所謂現代化產業體系放在第一位,還新增了一個新詞「新質生產力」,隨後是「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而擴大國內需求則被排在第三位。

很快,中國最著名的白酒品牌貴州茅台打廣告吹噓,他們要通過科技創新不斷培育「新質生產力」。

此語一出,中國網民諷刺道,「老美有英偉達,我們有茅台」。

《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魏靈玲解讀說,中共當局在兩會上放出的「新質生產力」是新瓶裝舊酒,喊口號而已。

她說,事實證明,這一口號沒有太多新內容。它是最高領導人向各級政府傳達需要重點建設中國高科技和製造實力的另一種方式,他們將這些能力視為中國超越美國的關鍵能力。

但這跟普通老百姓最想要的風馬牛不相及。她表示,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中國是否超越美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努力工作和進取心取得成功,這跟美國夢一樣,就是要努力工作、工作、工作。

週一(3月11日),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發布的《2024年度威脅評估報告》中說,黨魁最優先考慮是中共政權的安全與穩定,而不是解決國內民生問題、側重經濟增長和百姓生活質量。

中共的新產業根本撐不起就業

另一方面,中共提倡發展的新產業根本撐不起就業市場。

高盛2023年的分析發現,中共優先發展的三個主要產業——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可再生能源——僅占中國GDP的3.5%左右。

這三大產業的規模加起來遠不能取代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前,中國房地產行業占中國經濟的四分之一。

此外,這三大產業也不夠大到為數百萬生活艱難的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

美國情報界的最新報告說,「北京明白問題所在,但它正在迴避改革,因為這與習優先考慮的國家主導製造業和工業投資的方針相悖。」

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正在遭遇挫折,但中共領導人仍維持國家主義經濟政策,引導資本流向優先領域,並進一步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進行軍事現代化。

專欄作家:中共經濟目標越來越脫離現實

彭博社專欄作家任淑莉(Shuli Ren)表示,每年的中共人大會議都是一個被嚴格控制的表演活動,但沒想到現在連總理的記者會都取消了。

「隨著政府的經濟目標越來越脫離現實,公眾與高層政治人物直接互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楚的是,共產黨正在遠離自己的人民。」她說。

她用常識駁斥了中共設置的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她說,如果北京提出的2024年財政赤字與2023年的一模一樣,那麼在經濟狀況已經惡化的情況下,北京如何能實現跟2023年同樣的經濟增長目標呢?

「這些標題數字自相矛盾,與現實相衝突。」她寫道。

李強在人大會議上宣布2024年的中國經濟增長目標是「5%左右」,與2023年相同。但與2023年不同的是,那時候北京剛退出COVID清零政策,經濟好歹還經歷了短暫的半年提振期,而2024年不可能再有這樣的順風車。

事實上,投資者已經不再尋求北京的刺激火箭筒。因為他們意識到,龐大的刺激計劃也已經不能對中國經濟產生同樣的效應。中國過去進行了太多的固定資產投資,現在其回報正在遞減,並且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太多的債務,現在正在反噬經濟。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分析:中共年度經濟工作會議 對挑戰束手無策
中共熱炒新質生產力 專家揭背後騙術
美情報界盤點中共黨魁的六大挑戰
【翻牆必看】華為問界慘烈車禍 車門打不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