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青光眼恐致失明 醫提三類人應注意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呂大文醫師介紹青光眼病程發展如「雪球效應」,未積極治療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導致失明,呼籲患者積極控制眼壓、延緩惡化。(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提供)
人氣: 73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3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台灣台北報導)青光眼是國人排名第二的失明原因,除面臨失明恐懼,患者生活更是處處挑戰,包括走路、閱讀、開車等日常生活,都可能因視野缺損發生意外。醫師表示,青光期早期患者多為無感,發現時多已中後期,且惡化速度即快,發現時事也已斷崖式的大退步。提醒具家族史、高度近視、三高患者,皆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檢查,才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

據健保資料庫統計,全台青光眼患者人數逐年上升,2022年已突破45萬人,五年成長22%。

台灣青光眼關懷協會理事長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惡化速度如小雪球自山坡上滾下,初期緩慢但隨著越滾越大,惡化速度就會加速,因此青光眼早期患者常「無感」,且視野缺損通常從周邊開始難以察覺,等到影響中央視野時,多半已進展到中後期,此時視神經可能已死亡50%,且惡化速度已加快,患者會感受到視野有如斷崖式的大幅退步。若此時才積極治療,能保有的視野將遠少於早期積極治療的患者。

多數患者對手術持有錯誤迷思,如以為「眼壓過高」才會青光眼,呂大文解釋,但亞洲85%為正常眼壓型青光眼患者,意即患者眼壓正常,但視神經仍逐漸萎縮,因此容易被忽略。

呂大文建議,高風險族群如具家族史、高度近視、三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患)患者等,皆應每年定期接受完整檢查,包括視神經眼底檢查、眼壓檢查、視野檢查,才能避免錯過早期治療黃金期。

也有患者誤以為做手術就能恢復視野缺損。張珮瑤強調,壞死的視神經無法再生,已喪失的視野也無法恢復,青光眼任何治療都只能延緩惡化速度。

另有患者以為手術能恢復視野缺損,或認為手術會導致失明,遲遲不敢治療,張珮瑤說,若患者確診時已是末期,本身的惡化速度就比較快,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僅能延緩,最終還是有可能失明;為避免視神經持續損傷,定期追蹤檢查,若控制不佳,及早接受進一步治療,才是正確面對疾病的態度。

另對於青光眼治療現況,張珮瑤表示,目前有傳統及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新興的微創支架手術傷口小且組織破壞較少,可為病人在往後預留更多的治療選項,但每位患者適合的手術不同,微創支架手術也未必適合每位病友。◇

責任編輯:林勤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