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太平洋火環 台灣是如何應對地震的

人氣 5234

【大紀元2024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夏雨綜合報導)週三(4月3日),台灣發生25年以來最強烈地震。目前導致至少九人死亡,數百人受傷,一些建築物和高速公路受損,使日本和菲律賓一度發布海嘯警報。

地震震中位於花蓮縣。

地震發生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第一時間表示,「將會持續搜集資料,如果台方提出支援申請,將會即刻出動。」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艾德麗安‧沃森(Adrienne Wats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正在關注有關台灣地震的報導,並繼續關注其對日本的潛在影響。美國隨時準備提供任何必要的援助。我們為所有受影響的人祈禱。」。

菲律賓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也表示:「我們的心與台灣人民同在。」他還承諾正在「努力確保」居住在台灣的近16萬菲律賓人的安全。

專家表示,台灣對強震並不陌生,但由於台灣出色的防震準備,2300萬居民遭受地震損失相對受到控制。

以下是綜合美聯社總結的關於台灣地震歷史的詳細介紹:

為什麼經常地震?

台灣位於太平洋「火環」沿線,即環繞太平洋的地震斷層線,世界上大多數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由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相互作用所積累的張力,使得該地區特別容易受到地震影響。

該地區的多山地貌會加劇地面震動,導致山體滑坡。台灣東海岸花蓮縣東部附近發生多起山體滑坡事件,掉落的碎片擊中隧道和高速公路,壓碎車輛並造成多人死亡。

截至目前,花蓮此次強震已確認死亡的九人中,有三人是在花蓮縣太魯閣國家公園山體滑坡中喪生的徒步旅行者。

當局稱,這三人是七人小組成員,他們在清晨徒步穿越城市周圍山丘時,被地震鬆動的巨石壓死。

另外,一輛卡車和一輛汽車的司機因車輛被翻滾的巨石擊中而遇難,另一名男子則在礦井中喪生。

台灣應對地震的能力如何?

台灣地震監測機構表示,週三的地震規模為7.2,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震級為7.4級。花蓮幾座建築物受損,台北雖然震感強烈,但僅造成輕微損失。

地震發生在早上通勤高峰時段,但正常通勤僅略微受到影響。幾分鐘後,家長們又送孩子去學校,雇員們又開車去辦公室。

「台灣的地震準備工作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密蘇里科技大學地震學家兼教授史蒂芬‧高(Stephen Gao)說,「台灣實施了嚴格的建築規範、世界一流的地震網絡,以及廣泛的地震安全公共教育活動。」

台灣政府不斷修改新建和現有建築的抗震等級要求(雖然可能會增加建築成本),並向願意檢查建築物抗震性能的居民提供補貼。

1999年「9‧21大地震」後,台灣政府修訂法規提高建物耐震標凖,所以9‧21地震以後的新建物普遍能抗震,根據規定,耐震度必須達到五級。

2016年台南地震後,位於台灣島西南海岸的台南市一棟17層高層公寓樓是唯一倒塌的主要建築,造成數十人死亡。隨後,參與施工的五名人員被判犯有疏忽罪,並被判入獄。

台灣還在學校和工作場所進行地震演習,公共媒體和手機定期發布有關地震和安全的通知。

高說:「這些措施顯著增強台灣的抗震能力,有助於減輕災難性破壞和人員傷亡的可能性。」

與地震共存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稱,自1980年以來,台灣及其周邊海域已發生約2000起4.0級以上地震,其中5.5級以上地震超過100起。

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近年來最嚴重的地震,規模為7.7,造成2,400人死亡、約10萬人受傷,並摧毀了數千座建築物。

花蓮縣上一次發生致命地震是在2018年,一座歷史悠久的酒店和其它建築倒塌。

台灣風傳媒2019年9月21日報導,台灣在地震預警上是以偵測傳遞較快、會造成上下震動的縱波(P波)為主,這樣讓警報在會造成左右搖晃、殺傷力較強的橫波(S波)抵達前發出。台灣大學教授吳逸民表示,二十年間的從有到無,目前在台灣本島陸地的地震,公眾約莫震後15秒能收到通知,隨著科技發展,未來預警秒數還會持續縮短。

他說,台灣的地震預警技術發展在全球可稱「前段班」,也把技術帶到韓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分享經驗。但他也提醒,每次的地震都是有不一樣的特性,對地震學家而言,要認真地看待且仔細分析。而對一般民眾,他則強調:「面對自然災害,不要太有自信,絶對要審慎以對。」

責任編輯:李寰宇#

相關新聞
台灣規模7.2強震 發海嘯警報 全台大晃動
台灣發生M7.2強震 海嘯已抵日本沖繩沿岸
【不斷更新】花蓮規模7.2地震 台灣3日各地停班停課一覽
針對中共統戰分化 賴清德:應強化國安防護能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