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台灣2+2」攝影展 呈現寶島活力

人氣 149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徐曼沅立陶宛維爾紐斯報導)虔誠祭拜的信徒、專心工作的婦女,5月16日「台灣2+2」(Taiwan Two and Two)巡迴攝影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開幕,諸多台灣街景和台灣人生活百態吸引往來遊人目光。

2024年5月16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王雪虹(右)與立陶宛台灣論壇主席/前外交部政務次長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分享台灣文化。右後為台灣攝影師楊哲一。(徐曼沅/大紀元)

活動策展人、攝影師馬立優(Marius Jovaiša)表示,此次展出自己和波克斯提斯(Saulius Paukštys)以及台灣攝影師楊哲一和潘勁瑞的作品,透過四位攝影師的鏡頭,呈現台灣多樣的生活形象。

2024年5月16日,立陶宛攝影師波克斯提斯(左)、馬立優喜愛台灣文化。(徐曼沅/大紀元)

「台灣2+2」巡迴攝影展將在立陶宛四個城市巡迴展出,首場於維爾紐斯高級商場Panorama舉行開幕式,之後將移展至考納斯(Kaunas)、希奧利艾(Šiauliai)、克萊佩達(Klaipėda),讓不同城市的立陶宛民眾都有機會一睹台灣風光。

2024年5月16日,策展人立陶宛攝影師馬立優介紹台灣攝影作品。(徐曼沅/大紀元)

馬立優認為台灣與立陶宛人民都非常熱愛與珍惜民主、自由,並同樣地勤奮與認真工作,他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讓更多立陶宛人認識台灣文化。此次攝影題材呈現台灣社會的多樣性,包含廟宇慶典以及民眾工作和生活等豐富街景,甚至還有台灣總統選舉期間競選活動等有趣的畫面。

波克斯提斯為立陶宛後現代攝影的先驅之一,他的「萬花筒」系列作品超越了傳統攝影的界限,運用豐富的色彩處理,展現台灣社會旺盛的活力。許多觀展民眾仔細觀察波克斯提斯所拍攝的招牌與商店,想要一窺台灣社會風貌。

2024年5月16日,(左起)參展攝影師波克斯提斯、馬立優和楊哲一,與駐立陶宛台灣辦事處代表王雪虹(左二)自拍互動。(徐曼沅/大紀元)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代表王雪虹參與開幕致詞時表示,看到這些照片讓人「想家」。她很高興能藉此攝影展讓立陶宛主流社會「看見」台灣,同時也讓在海外打拼的台灣人藉此一解鄉愁。

王雪虹認為,透過立陶宛與台灣攝影師的鏡頭,讓立陶宛人對台灣有初步了解。雖然每位攝影師的主題與呈現手法迥異,但都傳遞了台灣社會強勁的生命力。她告訴大紀元記者:「自由跟民主都深深植根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這些照片,除了漂亮的構圖與取景,也傳遞了台灣社會的各種訊息。

楊哲一也親赴立陶宛參與開幕典禮,他曾是著名的羽毛球運動員,大學時攻讀自然保護,所以其攝影作品兼具構圖與展現人跟環境之間的衝突和反思,深具啟發性。

王雪虹認為,如果沒有自由與民主這樣的社會背景,很難產生像楊哲一這樣的作品。此次展覽的作品都非常「忠實」地呈現台灣,王雪虹說:「每個民主國家內部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聲音,這就是民主的展現,我們應該樂觀其成。」儘管近期立陶宛的總統大選,引發對台灣與立陶宛雙邊關係的雜音,但王雪虹強調:「不要忘了,民間也有很多支持台灣的聲音。」

立陶宛外交部前政務次長,現任立陶宛台灣論壇主席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以及立陶宛文化部次長加斯帕拉維丘斯(Vygintas Gasparavičius)和立陶宛密可拉斯•羅密利斯大學(Mykolas Romeris University)校長、國際關係顧問等人亦出席參與攝影展開幕典禮。

阿頓梅納斯曾多次造訪台灣,並獲台灣外交部頒贈「睦誼外交獎章」。他認為台立雙方有許多值得互相學習的地方,他鼓勵立陶宛人認識台灣文化,他說:「我們都處在侵略性、威權主義的陰影下,但也因此孕育出充滿活力的自由文化,與傳統藝術結合。」

阿頓梅納斯認為台灣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還有先進的科技發展,是揉合創新與傳統的混合體;而這些特徵都是立陶宛人所喜愛的。他相信立陶宛觀眾會非常欣賞台灣文化,並喜愛「台灣2+2」攝影展。◇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旅遊不慎弄丟錢包 韓國網紅見證台灣之美
「台灣之美」歐洲巡展 日內瓦WHA倡議開跑
「台灣之美」德國漢堡開跑 藝術經貿交流
「台灣之美」歐盟新聞中心開展 比利時鄉情最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