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挫折到推向國際 魏瑞廷有機米之路

常有機關團體來參訪。(魏瑞廷提供)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大紀元2024年05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台東報導)「剛回池上,面臨稻子賣不出去的困境,媽媽離世也讓我頓失依靠,而且前幾年都在幫忙還債,我雖在公務機關上班,但需要處理10公頃有機田,孤獨和壓力不斷浮現。」台東池上青農魏瑞廷提到回鄉初期的艱難。

魏瑞廷表示:「追肥,是有需要再補有機肥,不是全面灑。
魏瑞廷表示:「追肥,是有需要再補有機肥,不是全面灑。(魏瑞廷提供)
池上美麗風光。
池上美麗風光。(魏瑞廷提供)
公職下班後,在田間工作常常到晚上十點。
公職下班後,在田間工作常常到晚上十點。(魏瑞廷提供)

孤軍奮戰

當時年紀尚輕,才32歲。「我必須全力兼顧農事與公務工作,轉眼間已過了15年。」魏瑞廷感慨的說。現在情況不同了,產品賣得出去了,也沒有滯銷的問題,欠的錢也都還清了。他提到:「現在家人都平安,最可惜的是母親不在了,但我仍努力把有機部分做好,繼續照顧曾支持過我的消費者。我放掉了許多東西,但沒有放棄有機農業,希望能持續照顧我們的老顧客。」

池上稻米抽繐的情況。
池上稻米抽繐的情況。(魏瑞廷提供)

這幾年來日復一日,一年二期稻作,魏瑞廷表示:「一月中旬21日左右插秧,然後進行補肥和追肥的工作。為了避免日間高溫對植物的不利影響,常常在凌晨4點左右開始工作,工作到早上7點,回家洗澡趕去上班。下午6點再度開始工作,有時甚至忙到晚上10點才回家。」由於父親年紀大了,魏瑞廷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作業,下班時間不是施肥,就是在灌溉稻田,幸好經驗越來越豐富,運用了AI技術。魏瑞廷表示2023年乾旱和小犬颱風,損失了六十幾萬,因為風災造成了病害和蟲害。他提到:「雖然我是利用地下水抽水灌溉,水源基本充足,但氣候變化對水源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根據我們農場的微氣象站資料,水源逐漸減少,雨量也沒有以前那麼充足。」

魏瑞廷親自操作每一個環節,包括施肥。
魏瑞廷親自操作每一個環節,包括施肥。(魏瑞廷提供)

開啟海外市場 連教宗都吃過

魏瑞廷的米不僅讓教宗品嚐到台灣的美味,更在澳門科學博物館展出,並受到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這一成功不僅打開了外銷之門,更將他的米帶到了美國和亞馬遜線上平台。

魏瑞廷提到:「為了銷售到美國,需要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嚴格檢驗。而他們關心的不僅是有機認證,更看重生物多樣性的拍攝記錄,這展示了生態安全,確保了米的品質。」

開啟海外市場 連教宗都吃過。
開啟海外市場 連教宗都吃過。(魏瑞廷提供)

魏瑞廷在田間設置了紅外線攝影機,主要是為了記錄生態軌跡。透過使用有機肥料和無毒管理,他讓環境中的動物能夠安心穿梭,同時也判斷出這是有機種植所帶動的生態平衡。當某些生物減少或突然消失時,這是受到汙染的警訊。

魏瑞廷強調農業需要結合經驗與AI智慧。
魏瑞廷強調農業需要結合經驗與AI智慧。(魏瑞廷提供)

區塊鏈管理的認證

他的無毒稻米產品通過區塊鏈管理,不僅在台灣獲得了認證,還親自支付了上萬塊的快遞費用,把100公斤有機米送到近萬里外。中華民國駐教廷大使捧著米袋,掃描了米袋上的二維碼,連結到完整的田間數據。這使得教宗可以看到紅外線攝影機記錄的環頸雉、紅冠水雞、花嘴鴨,可以看到每一期稻作的種植歷程。

環頸雉出現,魏瑞廷說再一個月就可收割了。
環頸雉出現,魏瑞廷說再一個月就可收割了。(魏瑞廷提供)

在產銷履歷方面,魏瑞廷結合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再加上物聯網技術,讓我們可以實現即時監控農田狀況,並將相關資訊儲存在雲端。從農田到米袋,消費者可以透過產品的代碼追溯整個生產過程,包括種植、碾米、包裝等,這樣消費者就能夠更信任產品。有些消費者甚至會特地前來種植地探訪,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驚喜,從來沒有想到一包米背後的故事還可以如此豐富。這樣的方式讓消費者更喜歡這個品牌。」

魏瑞廷田間除草採人工方式。
魏瑞廷田間除草採人工方式。(魏瑞廷/大紀元)

他進一步分享:「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一直以消費者為導向。例如,在香港,他選擇以元朗、新界為主要銷售地點,而不是繁華的九龍或尖沙咀。」他明白購買米的對象,因此清真認證成了他成功打入杜拜市場的關鍵因素。

區塊鏈管理的認證。
區塊鏈管理的認證。(魏瑞廷提供)

經驗與智慧

魏瑞廷強調農業需要結合經驗與智慧,即便有AI技術,仍需要人工巡田。

魏瑞廷表示:「我堅持使用有機稻田的原則,所以我不會燒稻草。許多人認為燒稻草可以防止病害,但我認為稻草對土壤很重要。習慣將稻草用耕耘機打入田裡,增加土壤通透性,就像給土壤按摩一樣,讓土地得到適度的休息。」

魏瑞廷採用地下水,避免污染。
魏瑞廷採用地下水,避免污染。(魏瑞廷提供)

此外,他分享田間管理技巧:「目前10公頃的地,每一期會下16萬元的有機肥料,使土壤獲得充足的養分。我不使用無人機來下肥料,追肥我都是親自下田,觀察哪裏不足再追加,雖然這樣比較累,但肥份較均勻。」

對於病害,魏瑞廷堅持不噴藥的原則。因為一旦病害發生,會對收成造成很大損失。他提到:「以前有過病害的經驗,一次可能會損失約5萬至10萬公斤的產量。所以我盡量避免病害的發生,如蟲害則會嘗試用生態的方式管理,例如利用老鷹偶驅趕鳥害。這樣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需要搭配當地環境。」

魏瑞廷的有機田,可以線上看到豐富的生態。
魏瑞廷的有機田,可以線上看到豐富的生態。(魏瑞廷提供)

關於行銷

魏瑞廷表示:「我並不是使用單一的方式,而是採用複合式的方式。我參加過一些行銷課程,將其中有效的方法結合在一起,包括網路行銷、故事行銷等。網路行銷在這個時代非常重要,建議多利用社群媒體進行宣傳。」

魏瑞廷感謝支持他、幫助過他的人。
魏瑞廷感謝支持他、幫助過他的人。(魏瑞廷提供)

致敬消費者 積極做公益

行有餘力,他會造訪文健站、社區或部落,送物質也好、母親節送上康乃馨也好,九月將開始攻讀法律研究所,希望把自己欠缺的通通學起來,讓家鄉的風景、人文,物產都能一起行銷到海外。

魏瑞廷感謝陳協和碾米廠幫助他碾米,也感謝15年來一路支持他的顧客,讓他有機會找到台灣米全新的價值與榮耀。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不僅在於產品本身,更在於用心經營,並不斷追求卓越。

魏瑞廷經常回饋做公益。
魏瑞廷經常回饋做公益。(魏瑞廷提供)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