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白領 中國地產從業人員找工難

人氣 2603

【大紀元2024年05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後,地產從業人員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卻發現找工作好難,昔日的白領生活已如同泡影一般「消失」,再也回不到從前。

根據小紅書上一個40歲地產從業人員分享的失業後再求職的筆記,大學畢業,之前在知名房地產商的品牌運營推廣以及項目招商部工作。

失業三個月以來,迫於經濟壓力每天刷各大招聘網站,她滿懷期待的打開消息,但基本上都是電話銷售和二手房中介,賣保險的等各種打電話發信息拉業務的崗位。再就是家政服務公司,邀約去接受培訓做阿姨和月嫂。

受房地產行業低迷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房地產開發經營、房地產中介服務兩部分。根據中共官方的經濟普查數據,這兩部分就業分別占全行業的29%和13%,這兩部分失業人口很難與新能源汽車等新型行業的崗位適配。

彭博社近日也報導了一例30歲女士從房地產銷售部門失業後的生活現狀。艾薇‧張(Ivy Zhang)2016年本科畢業,隨後進入中國最大的房地產公司。她工作努力,天天加班到晚上11點,在獲得「銷售冠軍」後,被提拔到更大的城市。

為了犒賞自己,她有時候揮金如土,經常買4000元的水療套餐來放鬆,即便自己很少時間能用上。她說,錢實在太多了,她根本不用想就可以隨便花。

但這些令人興奮的日子在2021年嘎然而止。開發商出售期房的速度超過了建造速度,當遭遇政府對企業資金鏈的嚴厲打擊後,房地產行業全盤崩潰。

許多購房者只能看著未完工的房產興嘆,這引發了全國各地的憤怒抗議。而碧桂園和恆大等開發商接連出現債券債務違約。地方政府的賣地收入銳減。大片空蕩蕩的建築和未完工的公共工程成為全球對華投資信心下降和對中共當局治理經濟不滿的真實寫照。

那些在房地產行業以為找到了通往中產生活通道的職員,發現他們的生活被徹底顛覆了。

輝煌的職業生涯最終變成了泡沫。房地產研究機構科研智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的三年間,經濟衰退已導致約50萬人離開房地產行業。

據彭博經濟研究稱,到2026年,房地產行業佔中國GDP的比重可能會從25%縮減至16%左右。分析師表示,這意味著可能有約500萬人面臨失業或收入減少的風險。

即使是正值年輕中國人也很難找到工作,根據中共官方修改數據算法後,青年失業率達15.3%。

「如果你還想像以前一樣生活,那你基本上就是在做夢。」受訪的張女士告訴彭博社說。

她在風光時曾幫助碧桂園出售了近10億元的商品房,現在她不得不透過社交媒體賣保健品來過日子。

到目前為止,她的業務都不是很好,一個月只能賣掉三件商品,收入還不夠支出。這與她過去年收入60萬元的日子更是相去甚遠。

她和丈夫推遲了生孩子的時間,她在網路上買貨時找折扣優惠,開始自己做飯以避免外賣,並儘量減少社交活動以削減開支。

「如果你還想像以前一樣生活,那你基本上就是在做夢。」張說,「如果我以前花3000元,現在我想看看能不能減到2000元。然後我看看能不能把它減到1000元。只要我還能活下去。」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和惠譽評級公司的估計,今年的公寓和商業房地產銷售預計將比2021年下降45%。就連被視為在國家支持下必將倖存的萬科也面臨著壓力,其信用評級被下調至垃圾級。

中共週五(5月17日)推出了試圖扭轉房地產業的所謂「重磅」措施,包括突出保交樓,收購存量現房,降低貸款首付,取消首套和第二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等。但專家質疑,救助措施缺關鍵細節,且效果如何並不樂觀。

許多潛在購房者還在觀望,並等待房價再下降。2024年以來,中國房價下滑的趨勢一直沒有停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的跌幅已經達到10%。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朱寧告訴CNBC說,「除非潛在購房者感受到房價上漲的嚴重變化,否則目前的房價對於家庭收入或租金收益率來說仍然太高。」

「最後還是要中央政府介入並將自己的信貸擴大至房地產市場,否則要我們相信我們已經擺脫困境還是有點困難或者說為時過早。」他補充說。◇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房地產危機波及中國大型銀行 不良貸款攀升
北京推紓困措施 分析:房市前景仍難料
中國銀行業一季度利潤增速下滑 淨息差創新低
上市一月便終止 中國多隻理財產品提前退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