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締劏房民間諮詢會 港政府拒派代表出席

人氣 13

【大紀元2024年05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報導)團體劏房支援連線19日舉辦「取締劏房民間諮詢會」,但是各政府部門及「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之代表均拒絕出席,團體呼籲當局不要閉門造車。團體建議訂立劏房取締標準及時間表,取締劏房時,應儘量安排原區安置,並在市區設不少於一萬個可負擔租住單位安置。他們又要求「解決劏房問題」工作小組於推出取締方案前,需與劏房居民及民間團體會面及諮詢,釋除居民疑慮,並制訂更適切的政策。

諮詢會有60多名來自香港不同劏房集中地區的劏房居民、民間團體代表出席,活動中劏房街坊討論取締劏房的細節及相關政策配套,並請得社福界立法會議員狄志遠、城市大學客席教授葉毅明、嶺南大學助理教授及仁人家園助理項目經理劉萃華回應。團體希望整個取締劏房工作,能夠吸納基層市民的聲音,使政策落實得更為完善。

團體認為,當局取締劏房時,應儘量安排原區安置,設定可負擔的租金及足夠的交通配套,減少居民因取締劏房措施而被安置到遍遠地區或無家可歸。另外建議政府參考過去政府取締不適切居所的經驗,及市建局安置大廈的形式及運作模式,興建數量不少於一萬個市區可負擔租住單位,並善用各區公屋樓齡 40 年或以上空置單位,或區內空置校舍作安置用途。

會上亦有居民建議政府,提供一次性的現金津貼,使受取締措施影響但無法或拒絕入住安置單位的居民,搬到區內合符標準的單位。

另外,有居民表示,單位的天花板曾有石屎(混凝土)剝落險些受傷,業主竟回覆「你咪當啲石屎喺加餸囉(你不要當點水泥在加菜)」。亦有居民表示單位內及走廊亦有電線外露,擔心會有漏電及引發火警。

團體劏房支援連線指,各政府部門及「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之代表均拒絕出席,團體呼籲當局不要閉門造車。(余鋼/大紀元)

政府拒派代表出席

團體建議當局考慮五大範疇,釐訂取締劏房優次,包括樓宇負荷、臨時構築物狀況及設備、大廈管理及衛生條件、窗及渠管情況及消防安全。

會上來自多區的劏房居民均表示,未有正式諮詢途徑表達意見,擔心工作組未能切身了解他們的居住狀況及關注,希望政府及「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舉辦高透明度的公眾諮詢。

劏房支援連線稱,曾去信邀請工作組與居民會面交流及參與今日的諮詢會,唯政府代表及「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之代表均拒絕出席活動。因此,他們要求工作組於推出取締方案前,與劏房居民及民間團體會面及諮詢,一方面釋除居民疑慮,另一方面吸納意見以制定最終方向及行動,讓相關政策的制訂更適切到位。

「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成立,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房屋局局長任副組長。

倡設熱線予居民呈報取締 定居住單位最低標準

團體認為,只依靠政府部門單方面執法,相信難以處理10多萬戶劏房單位,建議政府設立渠道或熱線,予居民主動呈報及要求啟動取締程序,由政府派員為該劏房進行深入檢查及評估風險。

一經確認該劏房不符合標準,需發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勒令業主還原單位,並配合頻密的巡查,並使相關執法人員,具有足夠的搜證權力,避免有法不依或因難以搜證而不了了之。

團體又主張,政府應確立居住單位的最低標準,例如最低面積要求、限制分間房間數目及廚廁規格等,並根據這些要求訂立發牌制度,確保新建單位符合宜居標準,而現有劏房單位亦需分階段完成註冊,以滿足有關要求,令不適切居所徹底消失。@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港網媒主編失競逐記協主席資格 曾受訪官媒背景博客
香港水務署透露正檢討加水費
研「綠在區區」營運延長3小時 港推積分換超市券
市建局十月起 推三條中上環導賞團路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