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逾兩成受訪中學生曾被網絡欺凌

四成受害者曾想輕生 機構呼籲父母定期關心子女

人氣 18

【大紀元2024年05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一山香港綜合報導)路德會社會服務處昨日公布調查發現,逾兩成受訪中學生曾被網絡欺凌,更有近四成被欺凌者曾產生自殺念頭。機構呼籲父母定期關心子女,留意他們會否有異常失落或擔憂;學校亦可加強與社福機構協作,讓同學及早認識網絡欺凌的嚴重性及處理方法。

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轄下「生命教育工作小組」今年1月以問卷形式,向全港中學生進行「中學生於網絡欺凌中不同角色的探究」問卷調查,並成功收回777份有效問卷。

問卷列舉14項網絡欺凌行為予受訪中學生作答,頭3位最多人曾經做過的欺凌行為包括「將你與他人的私人資料截圖並傳送給第三方或社交媒體」(28.57%)、「轉載或讚好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的文章或留言」(26.9%)及「帖文或投稿嘲笑、指責、攻擊或侮辱他人」(26.9%)。

調查發現,只有平均約52.3%受訪者同意該14項行為屬「網絡欺凌」,不同意者有平均約36.3%;更有53.1%受訪者曾對朋友或同學做過最少一項網絡欺凌行為。

有20.85%受訪者表示曾被網絡欺凌,並會產生不同感受及身體反應,頭3項分別為憤怒(49.39%)、焦慮(48.15%)及自卑(46.3%)。被欺凌者最常出現的負面行為是學習表現下降(43.21%)、曠課(22.84%)及輟學(17.28%)。

近半被欺凌者怕事情鬧大大部份情況僅自己承受

約47%受訪被欺凌者因怕尋求協助會把事情「愈搞愈大」,導致大部份情況僅受害者自己承受;亦有逾四成(40.74%)擔心別人不相信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求助對象,擔憂被進一步欺凌及報復;更有 40.74%曾產生自殺念頭。

調查結果亦顯示,44%受訪者即使看見朋友或同學於網上進行欺凌行為,仍選擇旁觀,因為沒有感覺、已見慣不怪、覺得與自己無關;40.28%表示同情被欺凌的對象,不過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35.78%覺得無能為力,需留待較有權力的第三方處理,例如學校或警察;約49%認同如果選擇作為旁觀者,會助長欺凌者對受害者持續傷害。

機構引述一名16歲受訪者、中四女生Apple稱,曾在學校討論區被人匿名惡意攻擊,亦曾收過捏造事實的匿名短訊,她很害怕朋友會誤信流言而跟她絕交,當時感到自己「好冇用」而有輕生念頭。她表示當時想尋求社工協助,但身邊沒有相熟社工而有求助困難,亦憂慮父母會因擔心她再受欺凌而不讓她上網,所以沒有尋求父母協助。

路德會皇后山綜合服務中心主管葉文龍指出,網絡欺凌相當具威力,任何人不論能力也可於網絡上匿名攻擊,亦相對容易湊合群眾支持,令網絡欺凌較易發生及較難應對。

機構建議父母定期關心子女,留意他們會否有異常失落或擔憂;學校應加強與社福機構協作,於校內舉辦有關網絡欺凌的活動、小組或講座,讓同學及早認識相關行為嚴重性及處理方法,並讓青少年能於學校以外亦得到支援;如果旁觀者察覺有朋友懷疑被網絡欺凌,可主動關心,作出情緒支援與及關懷,讓受害者感覺不孤單。◇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國際龍舟邀請賽「扮嘢大賽」乳癌康復者奪冠
反送中5周年|十年預言?港人守護民權的血淚一章
港控煙|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倡主動提供戒煙服務
譚蕙芸澳門講座取消 澳門傳協:被指危害公安拒入境(更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