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埤三秀園的故事第一集 張禎祥棄學返鄉

三秀園始建於清朝末年。(三秀園提供)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4年08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廖儷芬台灣雲林報導)雲林大埤三秀園的張禎祥,他的故事可是相當精彩呢!張禎祥出生在1896年,家裡小有富裕,讓他在小時候就接受了漢學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基礎。不過,他的家鄉大埤舊庄卻是個偏僻的地方。即便在日本時代,要接受最基本的公學校教育,他和堂弟們也得遠赴雙溪口庄、打貓庄才能完成學業。

少年頭家張禎祥在家中的獨照。(三秀園提供)

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錯,張禎祥沒有錯過該上的學和該讀的書。但鄉下地方不流行升學競爭,他性格隨和,求學過程談不上刻苦勤勉。在四年制的雙溪口公學校完成學業後,他轉學至六年制的打貓公學校,卻因為梅山大地震,學校校舍損毀,導致學業一再延宕。畢業時,他已經十七歲,比同學們年長許多。

張家祖厝中的一景 ,右一是張禎祥堂弟張徵祥。(三秀園提供)

畢業後,作為家中獨子,張禎祥自然回家學習管理田產。兩年後,他父親張添盛意外去世,留下他和母親、姊妹一家。他這時必須成為家庭的支柱,肩負起張家香火的重擔。母親按照禮俗,讓他在父親逝世百日內完婚,娶了潭肚寮庄富戶陳抄的長女陳蕊。

幸運的是,隔年他們生了長女碧華,生活漸漸步上正軌。張家擁有大量田產,他負責巡田顧水、監督耕作,農忙時期更是忙得不可開交。雖然他和叔叔張添發已經分家,但兩家人仍住在祖厝中,互相守望。

中間是少年頭家張禎祥,推測他抱著長女張碧華。(三秀園提供)

到了1915年,臺中中學校在中台灣成立,成為台籍子弟的第一所中學。這所學校吸引了全台灣的優秀學子參加入學考試,但錄取名額僅約一百人,競爭相當激烈。張禎祥在叔叔的支持下,決定報考,儘管他已經離開校園三四年,憑著聰明才智和自修,他在1917年考上了台中中學校,成為第三屆學生。

這是他第一次遠離家鄉、離開母親和妻女,重新開始學校生活。當時的他已經二十一歲,是同級生中最年長的那位。與他同時就讀的學生中,有幾位來自嘉義的同鄉,例如郭炳均、李茂松、李茂炎兄弟等,他們都在公學校表現優秀,進入中學時年僅十三至十六歲。這些少年後來成為了醫師、律師或商界、政界的重要人物。

1925年三秀園張家家族合照,中間是母親陳勤,左一張夫人陳蕊。(三秀園提供)

雖然張禎祥和這些同學年齡有差距,但在嚴格的日式教育中,大家一起學習、生活,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與郭炳均、李茂松、李茂炎成為了一生的好友。

然而,張禎祥沒有繼續升學的機會。1918年,大埤頭庄籌組「大埤頭信用組合」,張家是當地首富,自然要參與其中。不幸的是,叔叔張添發突然去世,張禎祥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家幫忙。

張家族合影於狎鷺亭與玩魚橋,拍攝於1960年前後。(三秀園提供)

張禎祥的母親不願意再讓他離開。張家幾代來男丁稀少,而張添盛、張添發兄弟相繼去世後,家中只剩下他這一個成年男子。在家族最需要的時刻,張禎祥放棄了求學,回鄉擔起家庭的責任。二十二歲的他,注定要成為家鄉的支柱。

雖然他未能完成學業,卻以家庭為重,成為家鄉的棟樑。這樣的故事讓人感慨萬分,不禁期待他和友人們的下一段旅程呢!

張禎祥的丈人、丈母娘,來自潭肚寮庄的富農陳抄夫婦。(三秀園提供)

張禎祥的丈人、丈母娘,來自潭肚寮庄的富農陳抄夫婦。(三秀園提供)

三秀園簡介

位於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是全台少數完整保留日治時期的私家園邸,占地萬坪,充滿了歷史的韻味。這座台式園林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三間仔」或「張家花園」,不時舉辦市集、音樂會與藝文活動,每週六、日固定開放,讓遊客得以一窺其中的魅力。

三秀園現況。(三秀園提供)

三秀園始建於清朝末年,由貢生張建廷先生開創,是大埤鄉首任官派鄉長兼詩人張禎祥的故居。園內因樹木上寄生著靈芝,因此取其雅稱「三秀」命名。園內綠意盎然,景色宜人,擁有形狀如丁字的水塘,周圍被竹林環抱,常見野雁和水鳥在此棲息。園中設有多處不同型態的涼亭,供遊客歇息觀賞。春天百花齊放,蟲鳴鳥叫,秋天落葉翻紅,讓四季造訪的遊客都能體驗到不同的自然風情。

2023年11月回娘家,三女兒碧霓已98歲。(三秀園提供)

責任編輯:陳玟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