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評論引起爭議

標籤:

【大紀元1月20日訊】(美國之音記者丁力香港1月19日報導) 轟動中國內外的中國曆史武俠影片《英雄》在藝術上好評如潮,在票房上進賬滾滾,但是在思想傾向上,特別是在對秦始皇的評價上,也引起爭議的浪潮。在形形色色的評論中,有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有對現實政治的聯想。

*藝術形式極其美麗*

中國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在《南方周末》報上寫道:“《英雄》藝術形式美極了,市場運作棒極了,”但是,“這部巨片最後總結式地這樣告訴當代觀眾───秦始皇是統一天下的大救星。反抗秦始皇的人們不識天下大局,都不算真正的英雄。”張藝謀在台灣推廣中國大片《英雄》時提到,《英雄》對秦始皇的描述,在大陸引起不小的爭議。但是他認為,電影的重點不在秦始皇,而在刺殺秦始皇的義士們的“捨身取義”上。

*只褒不貶違背歷史*

但是,不少批評者把矛頭對準秦始皇的專制和殘酷。《中國經濟時報》發表程萬軍的文章說,秦始皇的以天下為己任實際上是以家天下為己任,大力表現暴君的以天下為己任,又有多大的社會價值呢?香港議員張文光表示,影片傳遞的歷史信息是“強權就是真理,戰爭就是和平,統一就是穩定”。

香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寫道,以純電影藝術的角度看,《英雄》是世界級水平,但是影片對秦始皇只褒不貶,違背歷史,“焚書坑儒的味道躲到哪裡去了?” 。《蘋果日報》專欄作家張五常還表示,強權在手而不能容許異見分子的生存,不容易說是好皇帝。北京的《京華時報》發表解璽璋的文章說,就因為秦始皇是一個胸懷天下的人,正義就在他那邊了嗎?我們就可以不考慮天下那些被坑殺、被屠殺的人的實際感受了嗎?

*表現不必面面俱到*

然而另一方面,香港《文匯報》專欄作家興國寫道,在刺客行刺的時候, 行刺的對象還只是秦王,而不是秦始皇,後面那些事還沒發生。刺客從戰亂及和平的觀點去看有才能的秦王,而放棄行刺,是很正常的。作者認為,應該回歸商業的角度去看影片《英雄》,“何必苦苦去追尋電影說了些什麼?”在中國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的一個英語節目中,一位外國專家也為影片辯護說,在表現歷史人物的時候,不必面面俱到,不一定要提到秦始皇的陰暗面,正如美國影片也不一定提到肯尼迪總統和林肯總統的陰暗面一樣。

*不要太吹捧秦始皇*

毛澤東主席曾經一再正面評價過秦始皇。中國民間盛傳毛澤東有一首詩,開頭是“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或者“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之事待商量”。中國的一些書刊和學者引用過這首詩。不過2001年11月的《光明日報》上有一篇文章懷疑這首詩是江青偽造的。

中國劇作家魏明倫在批評影片《英雄》搞“帝王崇拜”時也提到這首詩。他把電影的主題概括為“勸君少刺秦始皇!”還說它與“文革”後期流傳甚廣的“勸君少罵秦始皇”寓意暗合,異曲同工。魏明倫說,那段韻文中的深意,“小青年不知不懂;我輩過來人,難道也健忘了?”

香港的一些評論還把影片《英雄》和現實政治聯繫起來。《明報》專欄作家陶傑寫道,《英雄》的結局,最有[基本法23條]的風格。《明報》專欄作家石琪表示:“《英雄》為了迎合今日的國情,硬說戰國時代不應反抗秦國侵略”,這不合情理。作者寫道,中國政權應該和秦朝劃清界限,不要猛捧秦始皇。

*反對尋找弦外之音*

不過陳清偉在香港《大公報》發表文章,反對找影片的弦外之音,反對把一些推想硬塞給張藝謀。那些認為影片《英雄》是古為今用、為現實服務的人之中,有些人把它帶入了中國政治,有些人把它帶入了國際政治。專欄作家陶傑認為,影片中秦始皇正氣凜然的形像是美國總統的化身,代表了美國替天行道的國際警察精神,影片的主題是勸中國順從美國的霸主地位。【中新社】出版的《新聞周刊》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說,《英雄》是以皇帝所謂的“天下”的信念來打擊趙國恐怖主義者,是所謂的“反恐史詩”,為的是迎合好萊塢和美國市場。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川普表示將對史無前例的定罪提起上訴
布魯斯‧威利患失智症 息影逾2年近況曝光
無懼死亡威脅 盛雪洛城演講:中共深陷絕境
【時事金掃描】川普被判有罪 捐款網站一度擠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