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兒科醫生

人氣 8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5日訊】近來老張太太朋友之間電話電郵中有許多談論選擇醫生的話題。張太太說她在此想把自己「洋插隊」養兒育女期間自家選擇兒科醫生的經歷講給大家。
張家養兒育女之前是沒有動過腦筋考慮選擇兒科醫生的事的。張家夫婦決定要養個孩子,是一次聽一位當過老知青的78級老大姐,對著結婚兩年多就要畢業的小兩口說起了口頭禪,「在美國甚麼時候都可以受教育,但是不是甚麼時候都可以生孩子」,加上那時留學生的醫療保險中全部包括生孩子的項目(據說現在只包80%)之故。後來張太太頭暈了幾次,循著有經驗朋友的指點,到那個不花錢的醫療站去驗尿,被證實是懷孕之後,他們認真地按照保險公司提供的名單,正式到居住小鎮上一家婦產科OB─GYN診所去按期體檢,醫生都是附屬於張先生就讀的大學醫院學有所成的研究者學者。
張太太懷孕九個月的體檢裏,每次都把老張也一起帶去,因為害怕聽不懂那些醫藥英語名詞,實際上這也是美國人的風俗。醫生護士的和藹可親自不用說,測重體溫,驗尿內診,有時還測驗血糖,服用維生素,等等,一月半月後來一週一次,張家夫婦往返奔波卻樂此不疲,共同學到不少知識。甚至還得一起去上課<先生幫助太太學習產程呼吸>,鄰居朋友拎來各種各樣用過的嬰兒用品,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等,長了不少見識。那時他們沒有把這當子事放在心上﹕為即將出生的孩子選擇兒科醫生。
張家夫婦有了孩子之後才開始注意選擇兒科醫生的事。孩子比正常預產期提前了兩週出生之時,那時醫院說可以為他們準備兒科醫生,夫婦倆這才順利地把那驚慌失措的緊要關頭挺過去了。三天後當張家夫婦在醫生護士的鼓勵下壯著膽子把那個抱起來腦袋晃來蕩去的嬰兒帶回家,按著「只要每次堅持餵奶換尿片孩子睡眠中就會長起來」的話去做之時,一位有經驗的朋友來探望時警告說孩子看上去有些「黃」,必須去看兒科醫生,夫婦倆這才認真地去光顧保險公司提供的名單選了離家不遠的兒科醫生。那是一位美國老頭醫生,現在名字也叫不上來了,他一邊檢查嬰兒一邊接電話,三下五除二幾秒鐘把光著身子的孩子翻滾之後,說著Baby is OK 就交還回來可以回家了。站在旁邊的老張太太抱著驚魂濫哭的嬰兒心疼萬分,一肚子委屈不知如何說起,因為糟糕的是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一系列想問的東西。
好心的美國鄰居指點之下,他們開車遠路去看了一位東方人醫生Rhee,仍然是一位老頭,但是衣著非常整潔連護士都是一雙新球鞋,孩子在一種好奇而平靜之氣氛中任其觸摸,張太太在一個神秘而敬重的心情下接過檢查完畢的孩子,居然還在這位醫生洗手之後的筆下讀到了「輕微黃疸」幾個繁體中文字,還學到了把孩子放在早晨的陽光下隔著窗戶曬一下可以幫助醫治黃疸的妙方。一天裏發生的事如此地天壤之別,張家夫婦為找到了「知音」而驚喜萬分,他們從此認定了這位兒科醫生。他們還從這位少年時代學過一點中文但是只會英文的韓國醫生那裏,虛心地學到了很多東西﹕為孩子準備病歷本,定期注射疫苗,安排餵養食物,訓練年齡相當的本領等。如那個孩子耳朵裏有污垢不能硬掏只能用專門的Wax藥水去溶解的辦法﹔孩子生病吃藥不服發生嘔吐時,餵一勺Coco Colar 再吃藥就平安無事了﹔孩子腹瀉疼痛時除了吃藥,還要加喝一些茶水,等等。選擇了這樣的兒科醫生還真是省心不少。
張家夫婦後來一直很重視選擇兒科醫生。即使老張有了工作家庭也搬遷幾次,張家都沒有忽略根據保險公司提供的名單決定兒科醫生。他們去看過的醫生還都不錯,如有的醫生孩子很多,辦公室裏有很多的病歷檔案﹔有的醫生條件很好,候聽室還有兒童玩具或者養魚種花,甚至還有專門為生病孩子劃分的候聽室等。張太太還在其中一位醫生那裏看到過一份很好的兒童雜誌Highlights for Children,後來自己也去訂來給孩子看發現不錯,從此後開始重視起醫生的品位來了。例如一位名字叫Rigtrumpe的醫生,辦公室裏就貼了很多他研究兒科常見病的文章,據說那些都是那個行業裏的權威雜誌。一直到張家買房定居於一個小鎮至今,他們對選擇兒科醫生的事都沒有怠慢過。
朋友們有時也會打聽詢問推薦兒科醫生的事,特別是常碰到那種問「美國人的好﹖還是東方人的好﹖或者中國人的好﹖」這一類的問題,張家夫婦就會犯愁。因為這話實在不好說,這要看每個人的習慣喜好,甚至孩子的病情或者成長情況來定。老張說得更好﹕不管好壞,只要緊急的時候醫好了孩子者就是好醫生。一個長期咳嗽但是沒有任何發燒狀況的孩子,到了醫生那裏馬上被診斷有肺炎而被對症下藥治好了,或者看見孩子呈粉紅色帶有眼屎的眼睛馬上就斷定是角膜炎者,這不論是東方人醫生還是美國人醫生,他們顯然都是好醫生。但是那種不花時間同孩子玩樂,不同家長寒喧的醫生,總是在孩子生長的一定時期裏,提醒或者教授家長一些值得注意的入鄉隨俗知識,或者時常介紹一些最新研究技術或者藥物的醫生,那更是好醫生。
孩子在嬰兒時期,初為人父母時,需要有相應語言的醫生教會一些知識﹔但是孩子在青少年時期,特別是父母缺乏在美國社會生長經驗者,大概得有美國醫生來教要值得一些。這是張太太的親身經歷﹕兩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一個為問題顧問一個為醫療權威,懂兩種語言者更好﹗◇ 世桑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澤西楓木鎮一房售價高出要價41 萬美元
最新研究:2024屆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光明
資助結束 新州低收入家庭上網賬單或飆升
新州簡訊 梅西百貨獨立日煙花秀將重返哈德遜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