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清責任 董建華:外圍因素致港經濟不景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香港大紀元記者李思婷1月8日報導】董建華今天在立法會宣讀今年度施政報告,他把香港經濟的不景氣,全歸咎於於外圍環境的因素,與他及高官局長的施政失當毫無關係。他表示,經濟全球化、知識化,加上周邊地區經濟迅速崛起和競爭力不斷提升,致使香港原有的優勢和地位受到挑戰。他認為,香港需加強四項經濟支柱。

董建華的施政報告,一開始便指出,香港科技基礎薄弱和人力資源錯配等問題日益顯現,再加上泡沫經濟爆破、世界經濟陷入周期性低潮、香港與周邊地區的物價差距及持續通縮的夾擊,導致香港的經濟長時間陷入低谷,失業率不斷上升,不少人的工資持續下跌。

董建華表示,香港經濟正處於戰後罕有的困難時期,但他相信香港的優勢依然存在,包括先進的基礎設施、嚴謹的法律制度,以及簡單的稅制,還有廉潔的公務員隊伍等,他相信只要香港能夠與時並進,不斷開拓創新,香港的優勢及角色,一定不會被亞太區內任何城市取代。

董建華又說,強化同內地的經濟關係、注重人才投資是振興經濟的重要的方法,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可以令香港擺脫困境及振興經濟,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董建華稱,在知識經濟發展下,社會要與時俱進,全面應用新知識、新技術及新思維,改進服務和管理,不斷增強競爭。政府會努力在現有基礎上,強化柏港在金融、物流、旅遊及工商業支援服務等四個經濟主要支柱的優勢,也會充份利用國家發展的勢頭來加快香港經濟轉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敏感日子」23條「大派用場」 港府兩週拘至少10人
兩窮國居港投資移民申請前列 曝中國人潤走途徑
黃大仙昨晚停電4小時 港政府要求中電出資聘獨立顧問檢討(更新)
港府下週發表氫能發展策略 年內推氫能垃圾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