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T行業工作機會流失海外(二)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報導) 中國是不是造成美國工作機會大量流失的罪魁禍首?美國IT行業大舉向外國市場進軍是否影響到本土的就業市場?這些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成為美國最高決策層十分注意的政治問題。

*美工作機會減少變成政治問題*

美國工作機會大量減少已經從一個經濟問題變成一個政治問題。美國國會議員受到有關業內人士和選民的壓力越來越大,必須在這個美國選民最關心的問題上有所行動。國會和白宮行政當局將會在選舉年即將到來之際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增加就業機會、減緩美國工作機會流失海外的速度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

美國相當多的人士認為,美國工作機會流失主要是由中國造成的。中國對美出口在這兩年成倍增長,對美國市場形成巨大的衝擊。而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又是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礎上,比如人為壓低人民幣的幣值、中國公司不允許獨立工會存在、任意壓低工人工資,而且不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美國保護勞工的遊說團體要求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採取懲罰性措施,限制中國商品進口。美國部份議員也表示,應該重新審查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要求中國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讓人民幣自由浮動。美國財政部長和美國總統布什最近在會晤中國領導人的時候都就這個問題表達了美國政府的立場。

*關於中國說法跟實際不符*

但是,一些專家學者在這個時候表示,失業增加直接影響到美國人的生活質量,容易讓感情模糊了視線。華盛頓智囊機構卡托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丹尼爾﹒格裡斯沃德指出,輿論關於中國因素的說法跟實際情況不符。人人都說,美國的資金都投往中國去了,也把美國的工作吸引走了。可真實情形差得太遠了。格裡斯沃德說:“我調出商務部關於美國海外投資數據以後,坦率地說,我感到很意外,沒有想到美國在中國的投資數量是這麼少。從1999年到2002年這最近的四年中,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的直接投資每年只有12億美元。而同期美國公司在歐洲製造業的直接投資平均每年160億美元。”

*美國主要資金都去了歐洲*

批評人士說,跨國公司蜂擁到中國,為的是利用那裡低廉的勞動力。但格裡斯沃德認為,實際上,跨國公司更看重的是整體投資環境,而不是勞動力成本這一個因素。他舉例說,美國本土製造業每年的投資金額高達2000億美元,而對中國的投資還不到這個數目的百分之一,與外國在美國製造業投資的每年200億美元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中國和印度的投資環境遠遠比不上歐洲富裕國家,所以,美國公司主要的資金都去了歐洲,而不是中國和印度。

*媒體報導存在一些盲點*

對於信息技術行業的處境,一些專家認為,媒體的報導也存在一些盲點。代表400多家信息技術公司的美國信息技術協會主席哈裡斯﹒米勒近日在國會舉行的一次討論會上指出,由於印度、中國等國家在信息技術行業發展很快,對美國相關公司構成嚴峻的挑戰,但美國的優勢還是相當堅實的。米勒說:“根據美國政府的國際貿易管理局提供的2001年的數據,這是我們得到的最近的數據,美國在對外信息服務貿易方面享有79億美元的順差。這一順差的意義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利用出口IT服務的收入在美國本土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要大大多於外國公司用它們對美出口IT服務收入在自己本國創造的就業數量。”

米勒指出,象微軟、英特爾、甲骨文、聯合電腦等許多美國公司在國外有大量的業務。它們營業額中多達百分之50到60都是來自國外,這些公司對國外市場的開發非常成功。它們為保持美國IT行業在世界的領先地位,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加拿大安省勞工市場走勢與移民就業機會
天文學家首次觀察到沒有恒星的“暗星系”
美國名校介紹﹕杜克大學
南韓影片童僧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