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大學聘名師 薪資不設限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人事將大鬆綁,未來不僅大專教授薪資可望全面依據績效「分級」彈性化,並將開放大學可聘請歐、美、亞洲一流大學教授為「特聘教授」,月薪將可比照國外薪資超越百萬元;更創新的是,教育部人事處甚至研議將開放大專校院可與企業「合聘」教授,教授將可同時在企業與學校上班,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支付薪資。

 為爭取大專運作更大彈性空間,有效提升高等學術國際競爭力,國內部分公立大學透過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於科技顧問會議向行政院建議放寬大專人事預算限制,行政院指示教育部等相關單位加速教育界呼籲甚久的「公教分離」專案研究,預計十二月提交行政院審核定案,游揆將於科技顧問會議報告並正式公佈,首先自大專校院適行。

 教育部人事處前日彙集各司處意見,初步擬定「公教分離」草案,將放寬大專教授以往齊頭式的薪資標準限制,改為可視教學、研究績效核發「績效獎金」,開放薪資「分級彈性化」,例如助理教授若在教學或研究方面表現傑出,薪資將可超越教授,不再受到傳統教育人員敘薪標準限制。

 針對大專爭取甚久的「特聘教授」制度,也納入此次專案中,未來大專將可比照中研院、國科會聘請國內外傑出學者作為特聘教授,尤其以歐洲、美洲、亞洲地區指標性大學,或是全球排名前五十名大學的教授為優先,其薪資預計除可超越目前外籍優秀學者一個月三十萬元的薪資上限標準,甚至可比照外國薪資而達百萬元水準,員額也將採「外加」計算。

 為確保學術水準,專案中並增列條款規定,特聘教授的教研績效應維持在該校教師排名的前一%,否則特聘資格可能遭取消。

 為顧及政府財政問題,教育部人員指出,政府將比照國內教授薪資標準,僅補助特聘教授部分薪水,至於多出的薪資差額,則預計由大專「校務基金」自行籌款支付。

 同時,教育部也將研議開放大學加強與企業的產學交流,技職校院教師聘任將改採「雙軌制」,將企業實務經驗納為教師聘任與升等條件之一,未來教授必須到企業服務至少半年。

 此外,將進一步考慮開放大學與研究機構、企業「合聘」教授,教授員額及選聘權仍在學校,但薪資可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支付,教師則可同時在學校與企業上班,例如教學三天、到公司上班兩天。不過由於企業服務年資能否與學校年資並計,因相關問題影響甚大,教育部將就專案內容徵詢大學意見後再做定案。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