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蔡英文:台灣惟一的路就是不斷往前走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六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委蔡英文今天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發表有關大陸經濟發展看法的專題演講,蔡英文表示,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台商最主要對外投資地,兩岸經貿關係愈來愈緊密,目前不致於形成結構性依存的問題,但台灣必須持續維持產業優勢,「惟一的路就是不斷往前走」。

蔡英文表示,中國大陸自1979年改革開放至今,一直維持著高度經濟成長,目前仍處於經濟快速成長階段,預估經濟成長與外來直接投資今年都可以創下新高。

蔡英文指出,中國大陸除了是世界上最大吸引外來直接投資國外,同時也是台商歷年來對外投資的最主要 地點,總計台商已在大陸投資達 329億美元,占台商歷年來對外投資總額的 53%,若再以製造業來看,則比例提高到 80%以上;若再以兩岸經貿的依賴度來看,2002年台灣對大陸出口佔我出口總額的22.6%,今年 1到8月則提升到24.2%,若包含香港的話,則提升到33.8%。

蔡英文說,「兩岸經濟依存度與連動性的確有增加 的情形」。

蔡英文指出,大陸經濟發展至今已逐漸出現隱憂。 蔡英文表示,大陸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外來直接投資與 出口成長,反應出大陸內部的私人資本與私人消費市場 形成有問題,必須走向市場經濟才能解決,而這必須要 有政治與法令配套,而這正是大陸發展的瓶頸,也是大 陸新一代領導人的考驗。

除了政治層面的問題外,大陸的經濟發展隱憂還包 括通貨緊縮、失業率、金融壞帳及國營事業虧損等問題 ,大陸經濟今後的發展「不確定的因素與變數仍多」。

至於兩岸經貿愈趨緊密,經濟依存度與連動性增加 ,台灣應如何因應一事,蔡英文表示,依目前發展來看 ,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以零附件與資本財為主,主要是 支援台商在大陸生產以出口到歐美市場,「大陸目前可 視為台商全球化經營的生產基地」。

蔡英文表示,以高科技產業來說,因大陸的生產成 本低,因此在1990年開始,即快速的移往中國大陸,未來中國大陸的生產成本若增加,則台商從中國大陸迅速移往其他地方「可能性是存在的」,而目前台灣的傳統產業已有移往東南亞地區的趨勢,證明台商的機動性是存在的,而未來如何分散貿易風險,則有賴政府政策引導。

◎台商須有雙基地政策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六日電)對於兩岸經貿發展愈趨緊密,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蔡英文今天表示,對台商而言,大陸目前僅扮演生產基地的角色,但為避免大陸經濟的不確定因素對台商造成傷害,她建議台商應有「雙基地政策」,即不斷在全球搜尋新的生產基地,同時強化台灣的生產基地,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蔡英文表示,台灣出口大陸的產品主要為零附件及資本財,其成品的最終出口地區仍以歐美國家為主,因此可將大陸視為台商全球化經營政策下的一個生產地點,現階段不致於造成結構性的依存關係。

蔡英文表示,台商前進大陸主要著眼於生產成本低廉,但因大陸經濟仍存有金融壞帳、人民幣升值、國營企業虧損等不確定因素風險,為降低兩岸經貿風險,除了政府與企業要不斷開發新的出口市場外,台商也必須不斷的在全球搜尋新的生產基地,同時也要強化台灣的生產基地,實施「雙基地政策」,蔡英文說,在今年SARS風暴過後,已有相當多的台商開始實施雙生產基地策略,證明產業界已有所警覺。

除了拓展外銷市場與實施「雙基地政策」外,蔡英文認為政府也要加速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的夥伴簽訂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以避免被邊緣化;產業也必須加速升級,同時全力發展高附加價值的金融、法律服務業及可提供普遍就業機會的文化創意及觀光產業,避免產業隨著台商的全球化腳步空洞化。

蔡英文強調,兩岸經貿的問題,最重要的不是政治問題,而是如何建立一個不影響兩岸經貿發展,但同時又能與中國大陸整體經濟風險絕緣的防火牆與經濟安全措施。她認為兩岸直航勢在必行,政府也已釋出相當善意,但大陸官方至今仍未積極回應,她呼籲對岸拋開政 治考量,務實面對兩岸經貿現況,使兩岸經貿得以正常化。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