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議日本人下流表演事件餘波不息

標籤:

【大紀元11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香港報導) 上星期幾千名中國學生在西安市上街遊行,高呼反日口號,抗議他們認為是侮辱中國人的表演。這一事件已經逐漸平息,但抗議示威引發的餘波並未止息。這次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中日民間的對立情緒,也促使香港和中國內地越來越多的人士反思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帶來的後果和影響。

一名日本教師和三名日本留學生在西安的西北大學表演格調低下的小品,引發中國學生激烈的抗議,並一度出現騷亂。事件的結果是,肇事的日本教師和學生被校方解聘和開除,並導致中日兩國的外交交涉。中國外交部要求日本採取措施,教育日本在華留學生遵守中國法律和校規,尊重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日本外相川口順子在記者會上批評肇事的學生和教師“不明智”,要求日本留學生“尊重所在國的風俗和習慣”。至此,這一事件告一段落,但事件引起的餘波卻並未止息。

*日媒體強調肇事者本無惡意*

日本媒體連日來突出報導西安發生的反日示威事件。朝日新聞援引肇事的四名日本師生的話說,他們在表演時分別在身上貼有“中國”、“日本”字樣和一個心型圖案,本意是中國和日本心連心,希望博得觀眾一笑,結果卻被誤解為有意侮辱中國人。

許多日本媒體紛紛強調這些日本師生並無惡意,指出這類表演在日本司空見慣,由此引發如此規模的抗議令人難以理解。讀賣新聞發表社論說,日本學生的不雅表演可能令中國人無法接受,但由此引發的大規模抗議示威卻讓日本人反感。社論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多年來倡導民族主義、灌輸反日愛國教育的結果。日本輿論還對中國媒體沒有報導日本無辜學生受到毆打的事件感到不滿。

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這一事件時始終沒有說這四名日本師生有意侮辱中國人,但香港一些媒體則詳細描述他們是如何侮辱中國人的。

*激情過後出現反思*

香港和內地的民間輿論在經歷了最初幾天的民族主義激情之後逐漸冷靜下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思文章。大公報星期四發表社論指出,沒有人會喜歡這幾個日本人的下流表演,但把這個下流小品提高到侮辱中華民族的高度,顯得這個民族的神經太脆弱。人民日報在該報網頁上發表了一位網友題為《情緒愛國不可取》的文章,指出有些人的愛國表達是一種情緒化表現,而這種情緒是受強烈的民族仇恨支配的,是非理性的。

香港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何亮亮在談到西安反日遊行的問題時說:“事件的起因不過就是三個日本留學生表演的節目中國學生看不慣。如果看不慣,為什麼不能討論呢?從現在了解的情況來看,包括西北大學開除這些日本學生的公告也已經說明,這幾個日本學生沒有故意侮辱中國和中華民族的企圖,那就更說明問題了。我想,有常識的人都不會認為這三個人要在中國做一些故意侮辱中國人的事情。”

*文化差異惹的禍?*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日本問題專家陳洪彬教授認為,這主要是一個文化差異的問題。他說:“這些日本人以為學生搞活動可以象在日本校園裡一樣毫無拘束,想怎麼表現就怎麼表現,沒想到惹出中國學生的強烈反應。”

*非理性民族情緒有害無益*

陳洪彬認為,中日民間關係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日本方面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中國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緒也確實存在。他說:“對於這種民族情緒,媒體應該肩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應該是爭取引導,而不是迎合,故意在羞辱中國人的問題上做文章,這樣做至少是缺乏足夠說服力的。中日兩國之間感情上確實存在著嚴重的隔閡,但是目前也確實存在著往往不是就事論事、而是什麼都往民族感情上扯的傾向。”

兩位專家都對這種傾向感到擔憂,認為如持續下去將對中日兩國關係產生惡劣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日本名古屋研討會論中美關係
亞錦賽 中華隊逆轉勝 延長賽驅韓
全民一條心! 
 瘋棒球 寶島沸騰
亞洲新興國家股市 高盛看好報酬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