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

台灣大學生 英文加加油

【大紀元11月7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記者羅皓恩報導)根據一份最新公佈的台灣大學生英文能力調查,將近三分之一學生,竟然只有國中英文程度,而且研究生英文程度竟然還比不上普通大學生。

高喊國際化的台灣,英文程度的確令人憂心。現在的大學生,從國中開始學英文,到能夠考上大學,有六年的時間接觸英文,部分都會區學生,更可能有八年、十年以上,為什麼到了大學,都還看不到什麼成績呢?

政大英文系主任陳超明分析認為,台灣學生學習英文動機不強,往往以為考完試,過了關就可以交差,可以說是一個最大毛病。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學生高三升大一時候,英文程度最強,但上了大學,少了考試壓力,程度就每況愈下。

淡江大學校長張紘炬看到這樣的結果也不訝異,張紘炬從自己和小孩相處經驗,認為在網路化的環境中,學生的英文程度下降可以說是必然的副作用,像現在有很多學生為了方便,直接把you直接簡單寫成u,yes寫成了y,長期簡略的結果,英文能力怎麼可能提昇?

學習動機和網路效應之外,台灣學生近來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刻苦能力下降也是原因之一。長期在亞太各國觀察英文學習環境的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亞太區總監秦蘇珊就指出,台灣過去環境差,學生比較努力。

學生英文學不好,一味指責怪罪他們懶惰,當然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怎麼多方面幫助學生重拾對英文的信心和樂趣呢?秦蘇珊建議台灣學生們,培養更主動的學習態度和習慣,學到什麼馬上練習,並且保持終身學習,學無止境才能不斷進步。

陳超明從教學方面則建議,在大學可以採用分級教學,程度好的學生加強專業教學,而程度弱的同學,則應該加強補救教學。當然,除了大學的努力之外,高中以下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責任,畢竟長期積病要想在一年內完全治癒,實在是不容易的。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學生英文程度都不好,調查發現,只要學校科系稍微要求,學生的英文程度就會明顯改善,也因此,愈來愈多學校紛紛採取以托福或全民英檢等各種成績,作為學生畢業門檻。只是淡大校長張紘炬憂心,因為大學法限制,畢業門檻除非作為課程成績,否則大多只有宣示作用,萬一學生不想學,學校再怎麼要求,恐怕還是很難。

國際化的社會,英文的重要已經不必多言,然而小時了了之外,怎麼讓台灣的學生上了大學,還能持續學習不退步,保持應付考試之外的學習動力,老師們得多想想辦法之外,台灣的大學生們,英文也要加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