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業博物館腦筋急轉彎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楊詩涵╱台南報導

◆何謂瓦盤鹽田?
俗稱「磚仔埕」,將甕瓦擊碎鋪在結晶池的土層上,可製成品質較好的鹽。

◆何謂土盤鹽田?
生結晶池面以沙土和黏土混合壓實成底,生產工業用鹽。

◆為什麼鹽田要分那麼多格?
大區塊產鹽量多、來不及收,若分成小格一池池過水,可讓雜質在前幾個池格沉澱,就可以提升品質,每天有鹽可收、有錢可賺。

◆據傳是誰教導軍民引海水曬鹽?
陳永華。

◆台灣最早的鹽田在哪裡?
金門,據史載最晚於元代,金門就有曬鹽場,一九九五年結束曬鹽史。

 以上資料皆來自鹽業博物館,據說將在明年元旦或是三月底前開幕,不過,有幸進到空無一人的館內參觀後,誠心希望遊客可以盡快來到博物館。展場共有三樓,詳細簡介了台灣鹽業的歷史、各國鹽業的發展、鹽的用途還有舊日製鹽村落、鹽穴的重現。
 在去過這博物館,對鹽業有粗淺了解之後,這才讓腦中七股鹽山的風景有了厚度,而且對昔時的製鹽工作者感到欽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私鹽販子當上稽查隊長 私鹽第一大案曝鹽業黑幕
台鹽委託安農行銷 跨足農業生物製劑市場
掐打全身後傷口揉鹽 哈爾濱戒毒所暴行
寮國塔鑾節最佳造訪時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