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美國攻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嗎?

曹長青

人氣 1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13日訊】對於美國向波斯灣地區調動軍隊,準備解除伊拉克的武裝,一些人舉行了“反戰”示威,理由之一是,美國是為了石油攻伊,所以他們反對美國為了石油(利益)不顧及人命(損失)。示威者口號之一是“不要石油,不要戰爭”。

美國真的是為了伊拉克的石油而要進行這場戰爭嗎?對世界政治和石油市場有一點基本常識,就會知道,事情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美國之所以要用軍事手段解除薩達姆.侯賽因的武裝,最根本的原因是伊拉克發展生化武器及核武,支持恐怖份子,對美國和世界安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如果不“先發制人”鏟除這個邪惡政權,它的生化或核武轉到恐怖份子手中,將會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911事件已清楚地展示,恐怖份子拿到任何武器都會使用,如果他們獲得核子武器,向紐約投放,下次人類可能失去的不是兩座世貿大廈和三千無辜的生命,而是整個曼哈頓島和幾百萬人被從地球上抹掉。

伊拉克不僅早就擁有生化武器,而且在對伊朗戰爭時就曾使用,還用生化武器屠殺自己的人民,1988年薩達姆下令使用生化武器殺害了五千多伊拉克北部的庫德人。在伊拉克出生的異議作家、現在美國波士頓Brandeis大學擔任教授的馬基亞(Kanan Makiya)的著作《殘酷和沉默》(Cruelty and Silence)詳細地描述了薩達姆在那次使用生化武器屠殺中,毒死了他全家25個成員的慘劇,包括他的妻女、父母、兄妹及親屬等。

薩達姆支持恐怖份子更是世人皆知的,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公開宣稱,對使用自殺炸彈殺害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烈士”的獎賞從原來的二萬五美元提高到四萬美元。據《紐約時報》引述的數字,阿拉法特的巴解組織,以及“哈馬斯”、“法塔赫烈士旅”等恐怖組織,每年從伊拉克獲得10億美元的援助。作為一個準備建立巴勒斯坦國的政治領導人,人們從來看不到阿拉法特談經濟、談貿易、談生產或股票,連“抓革命促生產”都不提,因為他不用抓任何經濟,有伊拉克等支持恐怖主義的政府給他提供資金,他的巴解組織的功能是“行刑隊”,屠殺以色列平民,鎮壓自己的人民。

伊拉克石油僅佔美國進口一個零頭

從石油市場的角度來看,說美國為了石油而攻擊伊拉克,也是缺乏常識根據的。因為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最高時才是每天350萬桶,僅佔世界石油市場的4%(俄國的石油已佔世界市場10%)。現在伊拉克每天生產200多萬桶石油,所佔世界石油市場比例更低。據《華盛頓郵報》去年8月20日報導引述的數字,911事件發生的2001年,美國全年從伊拉克進口的原油是40億桶,平均每天116萬桶。美國每天從國外進口的石油是1,900萬桶,伊拉克的石油僅佔美國石油進口的8%。該報導說,從2002年開始,美國大幅削減從伊拉克進口的石油,降低到每天只有10到20萬桶。即使以20萬桶計算,伊拉克石油僅佔美國進口石油的1%!美國會為了這1%的石油,去調動那麼多的兵力(要有傷亡),而且要花銷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的軍費?以每桶石油25美元計算,這筆軍費可買40萬億桶石油,等於從伊拉克進口10年石油(以每天120萬桶計算)的價錢!

而且據這篇報導,美國僅阿拉斯加的地下石油儲藏量,就是從伊拉克進口55年石油的數量。

世界石油正打破阿拉伯國家的壟斷

這個世界並不是只有伊拉克產油,只要出錢,到處可以買到石油。目前世界石油出口正形成兩大國的競爭﹕“石油之王”沙特阿拉伯每天出口728萬桶原油;但結束共產專制、實行市場經濟的俄國,其石油產量與日俱增,去年已達到每天生產740萬桶,已形成對沙特主導石油市場地位的挑戰和威脅。

另外,非洲的尼日利亞、安哥拉、加蓬等國,石油產量也在大幅增加。據《紐約時報》2002年9月19日報導引述的數字,到2007年,安哥拉的石油生產能力將達到每天200萬桶,達到今天伊拉克的水平。尼日利亞的石油生產能力將達到320萬桶(現每天生產220萬桶),接近伊拉克曾有過的最高水平。再加上赤道幾內亞(每天生產35桶)、加蓬(每天生產20萬桶)等其他非洲產油國,非洲的產油能力可望每天600多萬桶,只比全球石油最大輸出國沙特少100萬桶,可想而知非洲的石油市場前景有多大。現在非洲國家的石油出口已佔美國進口的15%,據專家預測,未來10年,將會增加到佔25%。尼日利亞現在已是美國第五大石油供應國。

除此之外,美洲的石油生產也在增加。加拿大、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都是石油出口國,據《紐約時報》今年1月11日報導引述的數字,美國在2002年(頭10個月)的十大石油進口國家排行榜是﹕對美國的第一大石油供應國是加拿大,向美國出口了58,100萬桶原油;第二才是從沙特阿拉伯進口來的石油,為46,400萬桶;第三從墨西哥,有45,700萬桶(僅比沙特少一點點);第四從委內瑞拉,43,300萬桶;第五從尼日利亞,為18,000萬桶;第六從英國,14,100萬桶,第七才是從伊拉克,13,900萬桶(平均每天46萬桶,僅佔美國每天進口石油的2.4%),第八是從挪威,11,900萬桶;第九是安哥拉,9,700萬桶;第十是從阿爾及利亞,8,400萬桶。

因此無論是從政治現實,還是從石油市場角度,說美國為了石油而攻打伊拉克都是缺乏足夠根據的。但如果美國使用軍事手段鏟除薩達姆政權,使伊拉克像阿富汗那樣走向民主和穩定,那麼對整個中東地區、世界安全,以及全球石油市場的穩定和經濟發展,都有重大益處。

打破阿拉伯專制世界的鏈條

鏟除了擁有生化及核武的薩達姆政權,顯然會使美國和世界更加安全,從全球戰略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但如果人類不採取行動,則後果難以預料。經歷過希特勒、東條英機的人類,應該懂得一點什麼叫對邪惡先發制人,如果人類在二戰之前能夠有這樣的認識,聯合起來,共同對納粹先發制人,可以挽救多少生命、多麼巨大的物質和文明的損失!《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喬治.威爾(GeorgeWill)最近強調,人類的所有戰爭災難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太晚”,即對邪惡的認識太晚,採取行動太晚。這也是他強烈主張必須使用軍事手段鏟除薩達姆政權的理由之一。

如果薩達姆政權被結束,除了世界更加安全之外,對改變整個阿拉伯的鐵幕世界具有重大意義。阿拉伯聯盟的22個成員國家,現在沒有一個實行民主選舉。據《紐約時報》披露的五角大樓攻打伊拉克方案,美軍結束薩達姆政權後,將立即把伊拉克交給聯合國文官管理,然後過渡交給伊拉克民選政府。如果這個計劃順利實現,伊拉克將成為阿拉伯聯盟中第一個走向民主的國家,把阿拉伯專制世界的鏈條打開了一個缺口,其政治沖擊力將會很強烈﹕上可威懾窩藏恐怖份子的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朗,下可遏制縱容伊斯蘭狂熱的沙地阿拉伯,右邊還可影響君主政治的科威特。另外它對解決巴以沖突、使中東最終走向開放和自由也具有關鍵性作用。因為離開了薩達姆政權的政治和資金支持,阿拉法特和他的行刑隊就失去了靠山和金庫(在上次波斯灣戰爭時阿拉法特就支持薩達姆),中東地區的恐怖組織就會群龍無首,無處可藏。

美國打伊拉克是為了安全和自由

如果伊拉克走向民主,對世界石油市場的穩定也有直接的好處。據《紐約時報》去年11月3日報導引述的數字,伊拉克現在的73個油田,有三分之二由於戰爭、制裁、設備陳舊等原因而處於關閉狀態,無法生產石油。如果薩達姆政權被鏟除,伊拉克走向民主,實行市場經濟並政治穩定,這些油田全部恢復生產的話,不僅伊拉克可以恢復曾有過的每天生產350萬桶石油的能力,而且其潛力可達每天產油700萬桶(接近現在沙特阿拉伯的產油量)。伊拉克是世界石油蘊藏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據上述報導引述的研究數字,地下原油儲藏量約為1,100億到3,000億桶之間。如果用前一個保守的數字,以伊拉克恢復每天生產300萬桶石油計算,可以連續開採100年。

如果伊拉克走向民主,其石油產量提高並穩定,將會進一步削弱以沙特阿拉伯、伊朗、利比亞等為首的獨裁國家主導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的局面,使世界石油市場更加多元化。它可以制約阿拉伯國家無法再用石油“禁運”做武器,損害全球經濟(阿拉伯國家曾這樣幹過兩次,嚴重破壞了世界經濟)。

另外,它可以使石油價格下降和穩定。《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中東問題專家弗瑞德曼(ThomasFriedman)曾在他的“6元或60元”的專欄文章中預言,如果美國對伊動武,短期內全球油价可能飆升到60美元一桶(近期一直在30美元左右),但薩達姆政權被鏟除後,油價將會降低到6美元。雖然弗瑞德曼用的是誇張法,但可以預期的是,如果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快速而順利的話,世界油價將會大幅下降。據《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戴維.伊格內修斯(DavidIgnatius)在去年10月18日專欄中引述的“石油金融報告”的預測,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結束之後,石油價格將會下跌到每桶15美元以下,將會保持18到24個月,然後會維持在每桶11到13美元之間(沙特阿拉伯生產每桶石油的費用低於2美元)。對於所有需要石油、更需要穩定和持平油價的致力經濟發展國家(包括中國),這都是一個好消息。據美國能源部的報告,今後20年,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將從現在佔世界石油市場的45%,上昇到佔60%。因此穩定的石油供應,持平的油價,對世界經濟復蘇和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美國如果攻打伊拉克,就像阿富汗的塔列班政權被鏟除一樣,對那裡一直被殘酷鎮壓的老百姓來說是被“解放”,獲得對於人來說最寶貴的自由;對世界人民來說,是獲得最重要的“安全”。對所有追求經濟發展的國家來說,是獲得穩定的石油市場和持平的油價。它對人類是福音,對獨裁者是喪鐘。因此,這場戰爭,是為了世界的安全和伊拉克人民的自由,它越快進行越好!

(載《爭鳴》2003年2月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曹長青:「希望工程」里的絕望
曹長青:誰把中國人當“東亞病夫”?
人物春秋﹕薩哈羅夫:中國知識人的鏡子 (四)
曹長青:中國和俄國的八個不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