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挑戰(2)

標籤:

【大紀元2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月20日報導) 美國賓州匹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 羅斯基是公開地、有系統地質疑中國經濟增長數据的最著名的經濟學家之一。他曾經發表長篇文章,從經濟增長与能源消耗萎縮,從物流下降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緩慢增長等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提出全方位質疑,從而也成為中國官方大量反擊文章的目標。但是就是這位經濟學家在美國之音日前采訪他的時候卻明确表示,他認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百分之八的說法是可信的,并認為中國經濟不是泡沫,不會象一些專家預測的那樣很快崩潰。羅斯基的觀點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讓我們听听他自己的解釋:

羅斯基說:“首先呢,所有這些爭論都是圍繞過去五年。如果說到1977或1978年開始改革后的頭20年,在我看來,一定要選擇一套經濟數据來用的話,最好的選擇應該是中國年鑒提供的數据。當然也有學者拿出自己的數据,但綜合來看,中國官方的數据可能還是比較可信的。分歧主要是從五年前開始的。”

羅斯基曾經多次指出,在亞洲金融危机發生以后的1998年和1999年,從許多經濟現象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幅度最多不會超過百分之二,零增長也是可能的,甚至不能排除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但是羅斯基認為,99年以后,中國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增長幅度會高一些。羅斯基認為,去年的增長數字是中國政府五年來拿出的唯一比較可信的數据。

*中國經濟數据受政治擺布*

不過羅斯基對中國經濟增長數据受到政治影響的疑慮始終不能消除。他在接受美國
之音采訪的時候就明确表達了他的疑慮。

羅斯基說:“當然,我的感覺是, 中國統計部門每年都宣布這個數字, 百分之七或者百分之八。我怀疑是有人在強迫他們這么做。去年五月《中國日報》刊登了一篇采訪國家統計局一位負責人的文章。這位負責人講了一個問題值得注意。他說中國的統計系統不能夠有效抵制政治干預。他這里不是說地方和省一級的行政干預,而是說中央的干預。”

對政治干預統計的問題來自中國的學者有著更多的體會和了解。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表示,玩弄經濟數据為政治目標服務是共產党的一貫手法,從大躍進到搞四化,從來都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中央負責人要增長多少就增長多少,現在增長數据又成了共產党執政合法性的依据。

何清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選拔干部的机制決定了各級上報的數据都攙假的。中國為什么要把GDP增長率定在百分之八?就是因為共產党把經濟增長看作自身合法性的唯一依据。”

*干預來自最高層*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雜志》主編程曉農表示,羅斯基的怀疑是正确的,在中國不僅地方和各省存在嚴重的政治干預統計的問題,在中央一級也相當嚴重。

程曉農:“事實上,中央政府同樣干預數字。比如,1998年,長江暴發洪水,統計局報給中共中央、國務院的經濟增長率是三個,百分之七點八,百分之八點零和百分之八點二。讓中央選擇。朱熔基的選擇是百分之八點二偏高了,因為洪水比上一年還大,經濟增長率比上一年還高,說不過去。說八點零好象太准了,正好一點不多,一點不少。他們最后還是用了百分之七點八。七點八表示,洪水有一點影響,但四舍五入,還是達到了中央規定的百分之八的目標。”

程曉農指出,從這個例子可以明确地看出,國家統計局在确定統計數据的時候根本談不上獨立。當然,程曉農也承認,國家統計局這兩年在改革統計工作与國際接軌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讓企業繞過輕工局等地方主管部門,直接向地方統計部門報告數据。但是地方統計局依然要服從地方党委的領導,而地方党委對事關它們工作能力和業績的統計數字往往要施加影響。這也就是為什么地方的經濟增長數据往往高于中央确定的數字的一個重要原因。

統計數字畢竟只是數字。中國經濟的具體情況如何?高速增長能不能夠持續下去?存在哪些嚴峻的問題?木風將今后的報道里進一步介紹專家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計程車業黑幕重重溫家寶要求改革
庫蘭切克:中國的經濟騰飛是幻象嗎?
去年十二月份大陸消費物價連續十四個月下跌
中共官員稱中資銀行面臨四種邊緣化危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