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那一夜,我們聽莫扎特

(http://www.epochtimes.com)

莫扎特墓碑旁守護的小天使

《黃昏日落,銀色月輝照耀大地。

生命的美好時光也消逝了,輕如風中的舞蹈。

絢麗的人生舞台即將落幕;我們的戲碼結束了!

朋友們啊,你將在我墳上垂淚,

而我的魂魄將完成生命的朝聖,隨西風飄往那永恆的安息之地。

而親愛的朋友,你在我墳前淚眼凝視這片塵土時,

我要出現,並且向你吹送一股天堂來的氣息。

給我一滴淚吧!也請摘一朵小小的紫羅蘭,放在墓前;

再給我一個溫柔而真心的眼神,千萬不要害羞啊,答應我!

你的淚將是我冠冕上最美的一顆珍珠。》

—取自莫札特的浪漫曲(lied)kv523《黃昏冥想》

莫扎特死後被草草埋葬,至今無人知道其墓的確切地點。照片中的墓碑只是可以供後人憑弔的一個象徵而已。

維也納南郊,馬克思公墓。順著大道直走不到一百公尺,左彎進入一條小路,那個四方形的花圃便映入眼簾:花圃上一個低頭的小天使守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W. A. MOZART; 1756 – 1791》,彷彿告訴訪客﹕這就是莫扎特的墓地所在。

我抓起一把土,裝在小盒子裡面,夜晚便擁土而眠。

1991年12月5日是莫扎特200週年忌辰。我再次來到維也納。晚上算好時間,出了旅館,步入黑夜的寒風中。我打算在莫扎特死亡的時刻之前趕到200年前他病逝的故居。當然,200年來滄海桑田,莫扎特的公寓早已改建多次,如今變成了商店。然而維也納市政府為了撫慰仰慕者失落的心情,將建築的門面用木板搭建成莫扎特時期的模樣。然而在如此樣板的《莫扎特之家》,還是有許多仰慕者不斷地向二百年前的天才獻上鮮花和蠟燭,並在門口流連不去。

半夜人行稀少,我沒有恐懼,只擔心路不熟誤了時間。正疑慮自己是否走對了路時,就隱約聽見了遠處揚起了安魂曲…。我繼續前進,音樂也越來越清晰,一轉彎發現自己到了。眼前已經有五六個人守候在那裡,或站或坐。是一個有心人為這位早夭的音樂家播放了他未完成的安魂曲。大家在午夜的寒風中靜靜地守候著,傾聽著…我默默地加入了他們。誰也不認識誰,沒有人走動,也沒有人交談,大家都知道為什麼來這裏……顯然深愛莫扎特的不是我一個痴人而已。

凌晨1點05分,音樂就在莫扎特停筆之處嘎然而止…這人顯然是個行家。幾分鐘的靜默之後,再度揚起的是共濟會葬禮音樂(kv477),悲憫與寬容的樂聲使我淚流滿面,第二天早晨到墓園時還紅腫著雙眼。

天啊!我怎麼這麼愛莫扎特呢?一個死了兩百年的人也能讓我神魂顛倒!我都覺得難為情。可是,他的音樂往往如天國的清泉甘露,令我狂喜地落淚。我想起柏拉圖說:「每個人的靈魂天然地曾經觀照過永恆的真實世界…狂迷的人見到塵世的美,就回憶起上界的美…這些少數人每見到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摹本,就驚喜不能自制…。」或許我們都是「上界」掉下來的天使吧!

奇怪的是莫扎特似乎早已預期這一切。他的一首歌曲《黃昏冥想》(kv523)可說是對我這般痴人的回應。@*

(轉載自大紀元週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