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難及農民國企職工

標籤:

【大紀元3月1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楊明3月10日報導) 十屆人大代表批准了國務院精簡政府機構的改革方案,從而使政府機構能進一步適應經濟改革和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和挑戰。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中國政府的改革步伐在加快,但是在改革中受衝擊最大的國有企業職工,以及生活在邊遠貧窮地區農民的利益,卻仍然得不到政府應有的重視。

*國務院機構改革適應市場經濟*

中國人大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把國務院組成部門減為二十八個,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計委改組為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商務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改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撤銷國家經貿委和外經貿部。

分析人士表示,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五次機構改革。這次機構改革與以往四次機構改革不同,重點突出了新一屆政府加強監督和監管,擯棄計劃經濟體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入世要求的新舉措。

*國企職工和農民難沾改革的光*

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所長謝慶奎指出,這次機構改革加強了監督和監管的力度,強化了政府對市場的宏觀調控。他認為這種“穩中求進”的機構改革,體現出轉變政府職能,適應改革發展的要求。

然而觀察人士指出,盡管新一屆政府信誓旦旦地要加快中國經濟改革的步伐,繼續保持經濟的高速發展,但是,受經濟改革衝擊最大的國有企業職工,以及生活在邊遠貧窮地區農民的利益,卻仍然得不到政府應有的重視。

總部設在紐約的[中國勞工觀察]說,在人大政協兩會期間,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大約1千名紡織廠工人3月10號舉行示威活動,抗議有關部門拖欠工人工資。示威工人在阻斷鐵路近20分鐘後,又前往市政府展開抗議示威活動。

據《紐約時報》報導,以老工業基地為主的東北地區,很多國營工廠在企業改革和轉軌過程中,紛紛下馬倒閉,失業大軍日益膨脹。以佳木斯市為例,大約80%年齡在40多歲的當地居民,都是下崗和失業工人。這些被企業拋棄的下崗和失業工人,每個月充其量能領到150多元錢,他們和很多退休工人一樣,根本無力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一位參加遊行示威的工人說:“我們是生活無路,沒有辦法才不得不抗議示威的。”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康曉光指出,罷工、集體請願、爆炸和暴力事件等,所有這些公眾不滿情緒危及著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有關資料顯示,到政府機關請願和抗議的事件增長了7.2%,參加的人數上升了11.7%。

*中國稱加大扶貧力度*

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呂飛傑在人大政協兩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政府將加大扶貧力度,在今後10年每年轉移並重新安置50萬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貧困人口。呂飛傑指出,中國有2千8百萬赤貧人口,其中7百萬生活在自然環境條件惡劣,不適合生存和持續發展的地區。這些人只有通過重新安置,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生活出路問題。

但是,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政府計劃重新安置赤貧人口表明,當局對日益擴大的貧富懸殊的問題越來越擔憂。不過,他們也指出,重新安置貧困人口,就像三峽移民工程一樣,將會出現很多移民安置費用被挪用和貪污的情況,而且移民工作和就業的前途無保障,都將嚴重影響扶貧和移民項目的實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北加州小鎮居民 面臨黑熊致命威脅
消息:美擬進一步限制中共獲取AI芯片技術
美警告匈牙利:與北京關係密切有附加條件
拜登政府提案從個人信用報告中刪除醫療債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