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系列講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四週年﹐大洛杉磯諸文化機構在僑一舉辦三場座談會﹐五月十日為楊東川博士的五四運動對中華文化的衝擊﹐五月十七日游芳憫教授從中華文化看世界前途。(上圖:紀念五四運動八十四週年﹐大洛杉磯諸文化機構在僑一舉辦三場座談會﹐五月十日為楊東川博士(右﹚的五四運動對中華文化的衝擊﹐五月十七日游芳憫教授﹙左﹚從中華文化看世界前途。)

旅美著名神學家﹐著作逾四十種的楊東川博士指出﹐五四運動之精神特色在參考各種文獻後總結其為一種學生們的自覺的民眾運動﹐對社會組織不平等及教育的改善﹐對社會制度修正與制裁﹐學習了西方自然科學工業科技﹐學習自治不仰賴他人﹐一種新文學運動﹐至今白話文抬頭新式標點及注音符號之產生﹐但到如今尚不知鹿死誰手﹐它能取代中國固有文化嗎?
  
五四運動給民眾帶來了科學與民主﹐使經過幾千年專制中國人民民智一開瞭解主權在民﹐培養容忍自由平等精神﹐造成很大衝擊﹐但相對的並沒有正確的道德標準﹐社會發展腳步無法配合﹐物質世界愈形發展﹐黑金腐敗﹐貪婪貪污﹐忽略了倫理道德﹐他認為文化提昇完全在於道德提昇而不是依靠科學﹐應重新建構五四運動衝擊之處﹐重新審思五四運動歷經八十四年而中華文化經過大風大浪仍然屹立盎然抬首﹐他表示﹐大家應有正確人生觀選擇正確宗教生活方式﹐依據中華古聖先賢所言拓展新生活。
  
教育部文化講座主講人東海大學教授游芳憫以文化定義﹑東西方文化之比較﹑中外名家學者的論述著作指出只有注重中華文化才能世界大同﹐發揚光大中庸思想作為世界文化橋樑。
  
游芳憫說明文化即為生活包括了食衣住行娛樂﹐其內容包羅萬象﹐含蓋政治﹑經濟﹑宗教﹑歷史﹑法律﹑文學﹑藝術等範疇廣泛﹐當年孫中山﹑梁啟超及外國學者皆主張王道文化即中華文化來挽救西方文化﹐倫理學為一切科學之最高境界﹐如今疾病肆虐愛滋﹑煞肆等舊病未除新病又來﹐當年黑死病奪取了多少人性命﹐挽救人類尚需從人類道德著手﹐目前一直發生天災人禍完全因為道德的敗壞﹐發揚儒﹑道﹑釋之長處﹐五四運動本身為愛國運動由白話文運動而成新文化運動﹐研討中國為何如此腐敗﹐不認為儒家思想值得推廣﹐胡適之本人認為揹負了全盤西化之罪名非常冤枉。
  
兩岸分裂後﹐許多學術界人士受迫害﹐文化大革命為中華文化的一大浩劫﹐之後台灣文化復興運動保存推動普及中華文化﹐世界各國中國文學樂蔚為風氣﹐指出中華文化有最高的倫理道德﹐中華文化不僅在倫理方面有高深內涵 ﹐中醫李世珍的「本草綱目」較西方醫學領先了二百多年得知在科學領域亦為先驅。
  
他說應摒棄中國人缺乏公德心﹑不團結等缺點﹐吸取中華文化之優點——包容力﹑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想上體認孔子人生哲學﹐道家養生之道﹐注重心靈改革﹐耶穌基督博愛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四硬漢李旺陽去世12周年 洛城華人集會紀念
加州教師因性別政策提訴 律師欲添增原告
慶祝父親節 飛達教育鼓勵學生關注社區
加台聯父親節保齡球賽 僑民以球會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