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仍在臨床嘗試SARS各種療法

標籤:

【大紀元5月9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特稿)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香港爆發以來,民眾和輿論相當關注其療法。雖然香港早已採用利巴韋林(Ribavirin)和類固醇來醫治病人,且成效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但也不排除嘗試其他方法,希望最終找到一個完全有效療法。

SARS於三月十二日左右爆發,最初五天並未造成死亡;四月十二日以前,每天的死亡數字也大都維持在一人左右。所以,期間治療SARS的方法並未引起太大關注。但四月十三日起,死亡病例開始擴大,從五宗到九宗及十二宗,數字不斷飆升。令人更加憂慮的是,剛開始時死者大都是有其他致命疾病的長期病患者,後來陸續有較年輕、且並非長期病患者死亡。

為此,一些媒體開始質疑本地採用的治療方法是否有效。期間一些報章引述外電報導,不少海外專家質疑利巴韋林對SARS病人會有不良副作用,甚至認為它根本無效。

據報導,新加坡衛生當局曾指出,利巴韋林未能對付SARS,而類固醇只能對部分當地的病人起作用;加拿大多倫多也有醫生談到該市醫院的治療經驗時,批評利巴韋林的療效令人失望。

稍早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也質疑香港的治療方法,聲稱未有臨床證據證明香港採用的方法有效。

對於外界的質疑,香港醫學專家則以數據來做出有力反駁,強調上述兩種藥物對病人有顯著療效。事實上,直到七日為止,香港證實的一千六百五十四名SARS病人中,已有九百八十四人康復出院。

發現SARS由冠狀病毒引發的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袁國勇曾表示,利巴韋林對本地九成半患者有顯著療效(當時死亡率仍然偏低)。

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沈祖堯也指出,臨床經驗顯示,利巴韋林和類固醇仍然是香港至今治療SARS的最有效療法,有九成以上病人對此療法有良好反應。

醫院管理局專業事務及醫療發展總監黃譚智媛也表示,利巴韋林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在實驗、科學文獻和臨床使用都對冠狀病毒具效用。

不過,本地醫學專家也承認有少數SARS病人服用利巴韋林和類固醇後,曾出現興奮、抑鬱或類似出現幻覺的徵狀。此外,約百分之五的病人對利巴韋林及類固醇毫無反應。

因此,港大和中大的醫學專家在使用利巴韋林和類固醇治療病人之餘,也嘗試利用其他藥物來救治對這兩種藥物沒有反應的病人。醫管局主席梁智鴻較早時表示,他們嘗試的藥物包括蛋白(酉+每)抑制劑。

此外,中大醫學院在其教學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試驗使用血清治療,據稱成效良好。但由於血清需要由SARS康復者捐贈,且必須配合血型,因此,他們還是主要倚靠利巴韋林和類固醇。

在尋找新治療法上,最近香港當局甚至破天荒地引進中醫師經驗。由於中國大陸聲稱中藥在防治SARS上取得良好臨床效果,醫管局幾天前邀請了廣東省醫學院兩名教授來港交流並在病人自願下進行臨床試驗。

醫管局已成立了專家小組,評估中西治療法的成效和副作用等。

對於中西合璧療法,兩位來自廣東的教授指出,SARS重症對正氣打擊很大,西醫會致力消炎,而中醫則看重「扶正」,以中藥補身方法來提高身體抵抗力。

他們表示,中藥可減輕類固醇導致病人頭痛、肌肉痛、嘔吐、腹瀉、沒有胃口和疲倦等副作用;中藥能有效在病症早期將病毒抑制,防止病情惡化,降低死亡率。

目前香港SARS的死亡率在百分之十左右,雖然有醫學專家認為比率不會高於加拿大和新加坡,但醫管局方面認同,既然利巴韋林和類固醇的治癒率並非百分之一百,而且也存在其他治療藥物,為了挽回更多生命,當局有必要臨床研究其他新療法,以便尋找出完全治癒SARS的療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宣布提供五十萬美元協助中國抗SARS
抗SARS 陳水扁決定動用軍警加強支援
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防SARS五百億預算可望在23日通過
受SARS影響  台灣網路報稅件數暴增2.3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