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下閘蓄水 故土難离 蛇鼠逃亡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2日訊】大紀元綜合外電報導/6月1日凌晨零時,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下閘蓄水。預計半個月后,水位將上升至預定的135米,屆時將淹沒涉及湖北省和重慶市的12個區、縣。三峽眾多的名胜古跡和地下尚未發掘的文物,都將沉眠江底。

*滔滔長江水 悠悠故鄉情

新華网報道稱,今日下閘蓄水對于三峽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一爭論了半個世紀,耗資250億美元的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總算取得“初步的成功”。然而對于庫區人民來講,卻是夜不靜,人難眠。慢慢上漲的長江水,將逐漸淹沒它數千年來帶給峽江兩岸人們的肥沃土地和它孕育的古老城市。

位于長江巫峽神女峰下的碚石鎮,古稱「入川第一鎮」,是重慶庫區首淹鎮,轉眼即至的三峽蓄水,將使百年老鎮永沒江下。51歲的張胜茂是庫區首批移民,1996年他和村里人就地后靠,搬到了距河岸兩三公里外的地方,而他八十二歲的母親毛宗梅每隔几天都要走上一個時辰的路,到老屋邊看看。老人17歲時從湖北嫁到碚石,在長江邊生活60多年了,用老人的話說,現在“听不見江水就睡不著覺”。 故園雖已夷為平地,但仍牽動老人的心。 “這個夜過得很長,大家守候在江邊久久不愿离去,回到村里又聚在一起談江說水,大清早又往江邊赶,就像著魔一般,”張胜茂說。

5月31日晚8時后,70歲的代福錫吃過晚飯,就獨自一人到長江南岸重慶市丰都縣新縣城碼頭“看江”。他工作了40多年的丰都飯店和飯店建筑下的一段明代古城牆都已看不見了。飯店去年拆遷了,那段明代古城牆被整體搬遷,异地保護。代福錫說:“只有在這里,我才能感受到長江水實實在在從我身邊流過。”

丰都縣興義鎮35歲的殷宗柏說,江水漲上來后,他在二期水位線下的一塊土地就會被淹沒了,“不知怎么的,我一夜都睡不著覺,總想著那塊快被淹沒的土地。”

在兩天前剛剛爆破拆除的万州万安橋舊址旁,72歲的張大發望著東去的江水默默無語。這座有74年歷史的老橋曾經帶給万州老城商賈云集的繁華和榮耀,也帶給他儿時的歡樂和夢想,但這一切現在都已消逝。

對這些世代生活在長江邊上的人來說,江風濤聲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隨著三峽工程二期工程接近尾聲,他們世代居住的老屋和耕种的農田以及周遭的景致將永沉江底,濃濃的眷戀之情在這個蓄水夜達到高潮。

据新華社報導,三峽庫區到二○○九年為止,最終移民人口將達到一百一十三多万人。三峽庫區將搬遷兩座城市、十一座縣城、一百一十四個集鎮。迄今,三峽庫區已有近二十万人「就近后靠」搬遷新地;十万多人遠赴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十一個省市落戶安家。報導還說,到二○○九年三峽工程蓄水到一七五米最高水位時,六百多公里長的狹長型水庫將淹沒湖北省、重慶市的陸域面積六百多平方公里,被淹沒的房屋面積達三千四百多万平方米,國家對移民補償投資四百億元人民幣。

*蛇鼠大逃亡

据大陸媒體報導,長江三峽几天前初期蓄水時,已有大量蛇虫野獸因水位上升而慌亂逃亡。一位周姓老農說,他看見三米高的水漲起來后,兩條長長的大蛇,一起一伏地在水面游動逃命,可是,沒有游到多遠,兩條蛇就被水給淹沒了,再也沒有抬起頭來。他回頭看岸邊時,發現三只野兔和一只刺也在競相奔跑著。報導說,隨后几天的水位大幅度上升,還極有可能出現野獸昆虫大逃亡的景象。屆時,岸邊的草地、山丘和樹林,將是更多野生動物的避難地。村民夏某感慨說,「畢竟它們是走投無路,但愿更多的動物能跑得麻利。」然而,蛇鼠畢竟還是幸運的,有些珍稀動物,如「桃花魚」根本無力逃亡。被學術界稱之為「桃花水母」的桃花魚,屬于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動物,約有十五億年的生存史,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桃花魚賴以生存的小潭在三峽水庫首期蓄水后,都將永久消失,研究人員只能幫助其另覓新居以避免滅絕的命運。

*利國利民還是災難隱伏?

官方報導說﹐三峽水庫的首要功能是防洪,以后每年六月上旬,水庫水位將調降到145公尺,使水庫空出221.5億立方公尺的容量,用來調控夏天丰沛的江水,防止長江中、下游出現毀滅性的大洪水。到十月份防洪壓力減小時,水庫增加蓄水,使水位達到175公尺,必要時可以增加供水,化解下游乾旱。此外,三峽工程四台70万千瓦的大型發電机組,今年可向華中、華東、廣東等地送電55億度;水庫內將形成十二個島;長江航運將有所改善。

然而,三峽大壩蓄水后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也引起海內外的關注。其一﹐長江的自然美景,將遭到嚴重沖擊,許多文化古跡及風景名胜將被淹沒,如瞿塘峽入口處的粉壁牆、孟良樓、古棧道及尚未發掘的地下文物等。

另外,三峽可能破坏野生動物的生態平衡,引起生態災難,從而影響民眾健康。事實上,國際社會也一直在關注這一問題。据報道,庫區所在的重慶市、 湖北省自去年七月開始,先后兩次進行大規模滅鼠,因為老鼠極有可能隨江水上漲遷移,引發鼠患。而且,國內不斷傳出三峽大壩出現裂縫和滑坡崩塌的消息,人們不得不擔心裂縫會減弱大壩的抗震能力,引發地震。

此外,三峽建設工程質量也令人生疑。中國時報說,早在去年四月,曾任中共水電部長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在視察三峽大壩后即對施工問題提出批評,指責大壩工程澆灌水泥沒有達到最佳質量,造成裂縫和事故。她并在報告中批評質量管理專家,說他們在澆灌混凝土過程中沒有控制好混凝土的溫度。据說,三峽工程將產生的地質災害已引起地質專家的關注,在2001年6月至2003年6月的兩年內,中國已投入40億元人民幣用于防治三峽庫區地質災害,可見其問題之嚴重。


5月30日一名工人在湖北奉傑因三峽工程被摧毀的遺址。(法新社)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三峽工程啟動重慶庫區第三期移民
王維洛:三峽工程對長江航運的危害(五)
鄭州小學今起停課校舍用做SARS隔離備用場所
西部2280億元投資的騙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