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一年輕母親 十年殺死四個仍在襁褓中的親兒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6月21日訊】據自由時報澳洲特派記者陳平之21日報導,小心,殺人犯就在你身邊!聽起來好像只是一個黑色幽默的口號,但無可否認的是,這樣的事件在全球各地天天上演。

  心理專家說,罪犯「殺人」的動機百百種,但最可怕而且很難預防的就屬「精神病罪犯」了。

  澳洲一位年輕母親在過去十年間連續殺死四個仍在襁褓中的親生小孩命案,日前被雪梨高等法院證實後震驚了整個社會,也讓這個議題受到各界熱烈討論。

  這位現年卅五歲的母親凱薩琳.弗爾拜格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九年的十年間分別以悶死的方式殺害了四個襁褓中的親生子女,而且竟都成功地避過醫院專家醫師的法眼,這起事件最近被揭發後,令她周遭的朋友驚嚇不已,任誰都無法相信身邊的「夥伴」(澳洲人對朋友的慣稱)竟是一個如此可怕的殺人犯,這起事件也被媒體稱之為澳洲最邪惡的連續殺人事件。

  澳洲精神科權威領導醫師羅得.彌爾敦教授提醒社會大眾類似的情況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因為這類患有潛在心理疾病的殺人犯通常不能按正常邏輯分析其殺人動機,因為他們的內心都潛藏著一段成長過程中不為人知的隱痛及傷害。

  回顧凱薩琳的成長過程,的確不難發現與後來的殺子行為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凱薩琳十八個月大時,母親丹那雯就因酗酒及生活糜爛而惡意離棄她和她的父親,她的父親布利登屢次尋找並規勸她的母親回家過正常生活,但她的母親總是一副老公及女兒不關她的事,造成凱薩琳父親積怨沸騰終於爆發,在一次刻意的跟蹤下他以利刃猛刺惡妻致死,他的父親因此入監十四年,布利登出獄後又被驅離澳洲回到英國老家威爾斯。

  家庭悲劇的陰影一直籠罩在凱薩琳幼小的心靈中,她自那時起成為寄養及被收養的流浪兒,她在警方的筆錄中強調,她自幼成為一個悲劇家庭一份子的無奈,她說她的父親及她都是一個完全的失敗者,他們的生命都是空洞虛無的。心理專家說,家庭悲劇的陰影造成她自私、忌妒、善變,且沒耐性、時刻吸引別人注意的偏差個性。

  她的鄰居說,他們發現參加凱薩琳的烤肉聚會時,她會因成為眾人焦點而分外高興;她的養姊里邦回憶說,凱薩琳從小就特別喜歡裝扮外表,並且很沒有耐心及愛心,她記得有一次凱薩琳把一隻可愛的小狗從樓上一腳踹到樓下去。凱薩琳在她的日記裡曾透露說,她的丈夫格雷克是永遠屬於她的,即使他們的小孩來到這個家庭後也不能改變什麼,況且小孩終究要離開的。

  心理學家認為這也透露出她忌妒及自私的個性,以及一次次殺死十九天到十九個月大的親生小孩的原因之一。

  凱薩琳被雪梨高等法院認定她在一九八九年殺死她的第一個小孩凱萊布;一九九一年殺死她的第二個小孩派翠克;一九九三年再殺死她的第三個小孩莎拉;一九九九年竟又因忌妒心殺了她的第四個小孩勞拉。勞拉死後,善變的她認識了一位減肥運動時認識的美國人,而選擇離開與她結褵十六年的丈夫格雷克。

  疼愛的小女兒勞拉的猝死及愛妻凱薩琳的突然離棄,令格雷克傷心欲絕,也引起她的鄰居及丈夫開始懷疑她與四個小孩的死因可能有關。檢警經過長時間的抽絲剝繭,以及法官詳細的採證下,終於在日前確認她無可赦免的罪狀。

  根據凱薩琳前夫格雷克的描述,她在法庭問前夫格雷克為何認定她與小女兒的死有關,他回答說,不只我一人,包括警方及所有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們都這麼認為啊。凱薩琳聞後淚水如泉湧地回應他:「你怎麼可以這麼認為我,我是他們的母親,我真的很愛他們呀!」格雷克說,聽到這話令他難過地心都碎了,他說他還是很愛凱薩琳,而且他多渴望他的妻子真的就是一位溫柔的母親。

  西雪梨大學社會人類科學專家丹尼斯‧威蘭茲說,給凱薩琳貼上瘋子和連續殺人犯標籤,會妨礙我們對這類行為的理性討論。

  威蘭茲說,殺害一歲左右的幼兒是非常罕見的犯罪行為,但在這樣的案件中,兇手是母親的機率竟高達百分之五十五,這樣的母親通常患有心理疾病或受社會劣勢地位的影響。

  彌爾敦教授說,在類似的案件中可以發現患有心理疾病的母親很少真的要殺死小孩,通常只是藉由凌虐的動作化解心理上的不平衡,但往往因過度而失手釀成悲劇,就像凱薩琳一樣,會在每一次的失手時又驚惶失措地將小孩緊急送醫。

  威蘭茲說,凱薩琳幼年時發生的家庭悲劇或多或少為今天的事件提供了些解釋,但最好不要硬牽扯上受基因遺傳影響這一說法,否則會使她的行為更難解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瑞欽殺親檢方查5妻兒死因
莫斯科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121人送醫
外國人生活成本最貴的10城市 歐洲一國占4
G7為何對中共越來越嚴厲 專家解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