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訪港人因傳媒號召而參加七一大遊行

標籤: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王曼娜香港十四日電)對於什麼人可以動員五十萬香港市民在七月一日「回歸日」上街遊行,香港大學與中文大學今天公布的聯合調查發現,有六成參加大遊行的受訪者表示,主要受到傳媒號召而決定參與遊行。

這項調查由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和香港大學民意計劃主任鍾庭耀主持。遊行當天,他們的研究隊在維多利亞公園及遊行路線沿途在不同時間及地點,抽查了一千一百五十四名十五歲以上的遊行人士,回應率為百分之八十七點二。

調查發現,有六成多參加大遊行的受訪者表示,傳媒的號召對他們決定參加大遊行起主要作用,其次是人際網絡。

至於傳媒方面,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分別認為源自報紙社論、報紙專欄、報紙新聞、電台電話節目、電台新聞、電視新聞和電視資訊節目的號召,對他們的決定皆有重要的影響。在各種傳媒中,報紙和電台的影響比電視較為重要。

人際網絡方面,有六成八的受訪者認為來自朋友、同事和同學的號召有重要的影響。

陳韜文和鍾庭耀表示,調查反映出大遊行是自發動員多於組織動員。他倆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歷年施政失誤,民怨已深,加上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迫在眉睫,更使市民忍無可忍;在這樣前提下,有團體登高一呼遊行,各方才會自動響應。他倆又認為,自發動員的模式有其成本低,號召覆蓋面廣泛,動員網路個人化,不容易為權力中心所瓦解的好處。但由於自發動員沒有緊密組織,抗爭行動難以持久,而參與者也比較難快速制定應變的策略。所以,大遊行過後,如何帶領民眾是民主派要面對的挑戰。

相關新聞
無言: 春風不度自由關
董建華四面楚歌
董建華對民主集會保持緘默
國泰盼台恢復港客落地簽後帶動客量增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