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六周年 香港失業率8.2%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7月2日專題報導/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已屆滿六年,台、港兩地居民在經濟生活方面呈現許多雷同,但也有許多不同;這些異同點的產生,多數與兩地和中國經濟整合程度不同有關,從香港與中國經濟整合的「實驗」過程中,或許可找出台灣趨吉避凶之道。

  從各式各樣統計趨勢圖來看,「失業率」大概是香港自九七主權回歸之後,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項;近六年來,香港失業率除了二○○○年之外,呈現年年攀升,主權移交前的一九九六年,平均失業率僅二點八%,到一九九七年受中國政府刻意招引陸資進駐香港,營造景氣歷史高峰時,香港失業率甚至低到只剩二點二%,接近自然失業率;但九七過後到二○○二年時,年平均失業率已升破七點三%,據港府最新公告的二○○三年五月份失業率,更因SARS疫情衝擊,暴升到八點二%。

  台灣失業率在二○○○年政黨輪替前從未超過三%,但自二○○○年四月後顯著上升,最高峰時曾達五點三三%,雖然也呈現上升,即使撇開香港因SARS衝擊所暴增的失業幅度不提,台灣整體失業率攀升幅度仍遠低於香港。

  台、港兩地在九七前平均失業率均在三%以下,但為何香港失業率從移交前平均不到三%,一路上升到受SARS衝擊前的七點三%,但是台灣仍可力守五點三三%,其原因應屬香港與中國經濟整合程度遠高於台灣。

  香港經濟雖然出了大問題,但從外商赴港設置區域分支機構、營運總部來看,香港主權移交後,外商在港設置分支機構者由一千四百九十一家穩定上升到二千一百七十家,設置區域營運總部者,也由八百一十六家上升到九百四十八家,主權移交並未動搖其作為區域營運總部的地位,甚至因為中國加入WTO,加速外人赴港設置前進基地,雖然如此,外人赴港設置的營運總部,卻無法挽救嚴重衰退中的香港民間消費。

  香港在九七之後加強與大陸內地往來,港人搭半小時火車即可抵達深圳,大批港人轉往內地消費,尤其假日時,九廣鐵路班車無不客滿,港人空手前去、滿載而歸,導致香港本地消費不振,店鋪商機盡失,知名餐飲連鎖店倒閉、旺鋪閒置等情況比比皆是。

  據香港統計處統計顯示,香港在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整體商業零售額都達到二千二百到二千三百億港元,但九七過後,即一路向下滑落,到二○○二年時僅剩一千七百六十八億港元,甚至連一九九三年的水準都達不到,為遏止消費外流,港府甚至一度打算針對赴深圳的香港居民課徵每次二十港元的人頭稅,可見問題之棘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香港五十萬人遊行反映民怨洶湧
香港學生數學名列世界第一
香港各行各業人士上街遊行抗議
紐約時報:數十萬港人黑裝哀悼將喪失自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