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餘波未了 短期仍將衝擊香港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對於近五十萬名香港市民於一日遊行反對政府就基本法第二十三條進行立法,此間輿論和學者專家咸認嚴重打擊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管治威信。短期內,這次遊行餘波未了,仍將會衝擊本地政局。

綜合輿論和學者專家的看法,這次香港所以爆發如此龐大遊行,有其遠因和近因。遠因方面,香港自一九九八年受金融風暴衝擊以來,經濟萎縮,樓價下跌,通縮嚴重,失業率偏高和薪水下調,種下了民怨的惡果。而當中民眾又把樓價下跌歸咎於政府早期推出的「八萬五」建屋計劃。

近因則包括民眾覺得政府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以來,一些官員即使「犯錯」也沒有受到應有懲罰。譬如幾個月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公布增加購車稅款前,卻自行買了一輛新車。雖然他解釋是無心之失,也有人覺得他不會為了區區一點錢而自毀長城,但也有不少市民不予諒解,覺得他應該辭職。不過,董建華還是慰留他。

此外,雖然這次政府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成功團結了大多數港人,共同克服病毒。但對於民間要求政府設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起因及追究責任,董建華卻未予回應,而是委任官員率領某些專家負責調查,予人不夠中立的感覺。

接著就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爭議的出現,結果成為引發這次大規模遊行的藥引。

對於這次遊行,輿論和學者專家普遍認為,它反映出政府的管治出現危機,並要求政府正視市民的訴求,以及切實執行一些改善民生措施。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統籌員王家英更預言,這次遊行只是個開端,如果政府未能適當回應,市民下次便不止以和平方式遊行。

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表示,董建華一定要改革政制,當務之急是另外挑選一些曾受過政治磨練、有一定民望的人士擔任局長,以便更好掌握市民脈搏。他說,一九八九年香港市民支援北京民運期間曾有一百萬人上街遊行,涉及的議題是大陸民主化,這次則是市民不滿政府的施政,也是歷來最大規模的遊行,政府絕不能掉以輕心。

也有專家指出,由於這次遊行有其遠因和近因,且遠因如經濟因素最為重要。因此,只有政府在改善民生經濟時,才有可能舒緩民眾的怨氣,防止再有類似抗議活動出現。

不過,雖然當局預期經濟可望於九月復甦,且最近又與大陸簽訂了「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將可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但經濟真正復甦的時間和程度,恐怕還是未知數。

所以,有些輿論認為,當前政府已無法等待經濟復甦來消除市民的不滿,而是思考如何應對市民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等問題。反對立法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已要求政府擱置立法,放棄九日進行二、三讀。但至今政府並未回應。

發起一日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兼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二日公開聲稱,如果政府不擱置立法,九日當天他們將會號召群眾包圍立法會。他以強硬態度警告說,屆時支持與反對立法者都會齊集在立法會大樓外,將會出現甚麼情況,很難預料。有人認為,從目前情況看來,民主派挾著有五十萬人上街的威勢,決定與政府攤牌,如果政府不退讓,他們就會包圍立法會。短期內政府如何應對他們的要求,以及假如政府不讓步而民主派又堅決動員包圍立法會,最終又是否會激發起市民採取更激烈的手段抗爭,各界都予以嚴重關切。而在特區政府與民主派的對壘中,北京高層採取何種立場,恐怕更值得注視。

相關新聞
東方之珠褪色 福爾摩沙殷鑑
民進黨團提案 聲援港人反23條
扁批港23條 暴露一中真面目
廖萬夫:“看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呼籲國際社會嚴加防範中國誠信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