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專家稱北韓過去十年來一直致力研發鈾彈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七日專電)南韓軍事專家強調,雖然北韓於一九九四年與美國簽署「日內瓦框架協議」,承諾將凍結核武研發計劃,但這十年以來,卻將本身科學力量集中於研發鈾彈,並且有可能是基於一項核戰戰略,而刻意延緩進行核武研發的最後階段—核子試爆。

南韓第一大報「朝鮮日報」今天在第二頁要聞綜合版,以醒目框欄配上「北韓於十年來傾力研發鈾彈」的標題,引述合同參謀本部戰力分析課長辛載坤(陸軍上校,核工程學博士)的報告,作出了前述報導。

辛載坤於六日發行的軍方刊物「合參」中指出,北韓依據一九九四年簽署的「日內瓦框架協議」,將寧邊地區的核設施予以凍結後,卻將原本投入到生產鈽的最高級科學人力,轉移到研發鈾的領域。倘若北韓再處理八千多枚核燃料棒時,能夠在四至五個月內提取出二十四至三十二公斤的鈽,這可使北韓進一步生產三至五枚的核武器。

這名核工學博士指出,鈾彈是採用了槍膛式的方式(Gun-Type),即利用引爆高效率炸藥把分為兩個部分儲存的核物質(鈾235),像發射子彈一樣相互發射,使其結合最終引發核爆炸。這類核彈在設計方面比鈽彈簡單,且無需進行核子試驗。而北韓直到一九九四年簽署「日內瓦框架協議」之前,傾力研究的鈽彈,採用內裂變引爆方式(Implosion-Type),即把核物質(鈽239)分為形如橘瓣的多個部分,利用引爆高效率炸藥將其壓縮到中心部位,最終引起核爆炸。這一方式需要比鈾彈更精密的引爆技術。

辛載坤分析認為,北韓由於和巴基斯坦等國家關係良好,比較容易獲得相關資訊和器材,因而有可能推動了鈾彈研發工作。

同時,辛載坤並透露,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物理系的都相祿、曾擔任國立漢城大學工學院院長後投奔北韓的李承基、曾擔任京城大學和延世大學教授後投奔北韓的韓仁錫等,韓戰以前在日本大學或漢城大學出身的專家們,在北韓主導了初期的核研發工作。

另外,南韓國防部旗下研究機關「國防研究院」(KIDA)戰力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辛性澤,也透過刊物「合參」中主張道,北韓獨自進行採礦(鈾)、核燃料加工、石墨減速原子反應爐、核再處理設施、引爆裝置和彈道導彈研發等一系列工作,如今剩下的就是核爆炸試驗。南韓核彈專家認為,利用目前的核子試驗技術,根本無需進行實際試驗,只要透過模擬試驗,就能夠完全達到試驗目的。由於軍部當局一直對北韓核問題採取三緘其口的態度,因此,他們的這一主張格外受到了關注。

相關新聞
日本為因應北韓情勢將撤回印度洋的神盾級艦
美國處理北韓問題準備長期抗戰
美國制裁中國北韓公司違法售武伊朗
兩名北韓居民今晨經由黃海投誠南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