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人懷忐忑不安心理期望經濟及早復甦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特拉維夫特稿)以色列境內所有居民,包括經商的外籍人士,都對以色列政府與巴勒斯坦當局達成停火協議表示歡迎,也期望雙方誠心和平相處,共創雙贏局面,但這次和平能否持久,卻沒有人能夠擔保。

本月稍早,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絲斡旋下,以、巴雙方,包括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伊斯蘭聖戰等,同意遵守美國主導的和平「路線圖」,以色列軍隊撤出巴勒斯坦佔領區,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則同意停火三個月,但停火期間,雙方如果有任何侵犯對方的行動,停火協議立即作廢。

將近一個星期來,以、巴之間儘管仍然發生零星小衝突,屬個人行動的巴勒斯坦激進分子攻擊猶太人,或是以色列軍隊擊斃巴勒斯坦武裝分子,都大體上,由於鬧區當街不再出現傷亡慘重的自殺炸彈事件,以色列商業大城特拉維夫與首都耶路撒冷等地,又逐漸恢復以往的歌舞昇平現象。

在特拉維夫市區中心,今年稍早為巴勒斯坦自殺炸彈手攻擊,造成一百多名猶太青少年傷亡的帕加迪斯可舞廳,就在記者下榻的大衛洲際飯店對面海灘,如今又是每晚人滿為患,尤其在假日更是通宵達旦,而上次的爆炸痕跡和殘骸,雖然經過裝潢刻意掩飾,仍然可以細心看出。

在耶路撒冷猶太區經營服飾店的巴拉德則表示,停火一週以來,生意逐漸起色,一切似乎好轉,也希望這種情景能夠持續下去,但誰也無法預測明天是否會有變化,人人都是以一種忐忑不安的心理期望明天會更好。

自伊拉克移民以色列已三十年的耶路撒冷猶太裔居民海伊姆則表示,歷經滄桑的猶太人願意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平共存,但最大問題在於阿拉伯武裝激進派系複雜,各自為政,例如哈瑪斯、伊斯蘭聖戰,這些組織拒絕服從巴勒斯坦總理阿巴斯,堅持自己的主張,是很難與之共處的對象。

現年六十歲的海伊斯在耶路撒冷經營家具店,大門外的街道上行人和車輛往來擁擠,不遠的地方在兩個月前才發生阿拉伯自殺炸彈攻擊巴士造成慘重傷亡事件。海伊斯表示,阿拉伯激進回教徒的思維相當偏激,尤其是採取自殺炸彈的攻擊方式防不勝防,是居民每天出門最擔心發生的事情。

以色列新聞局官員伊凡諾告訴中央社說,以色列科技發達,耶路撒冷又是全球三大宗教聖地,再加上死海特色,在投資與觀光方面都具有相當潛力,但由於阿拉伯人武裝攻擊和自殺炸彈事件頻傳,造成經濟負面影響,失業率增加,受害者不僅是猶太人,也包括本來就窮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在特拉維夫經營飯店多年的華裔老板阿珍也告訴中央社說,過去層出不窮的血腥攻擊事件,對以色列經濟造成嚴重負面影響,不但外國觀光客裹足不前,不敢來到以色列,甚至以色列本地居民也不願進入公共場所,造成百業蕭條,每家都是慘澹經營,直到最近才稍見起色,但是否能持久,誰也不知道。

商業大城特拉維夫,原本有許多來自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勞工,但近一年來在以色列政府的嚴密防範下,能夠獲准進入特拉維夫的阿拉伯人已愈來愈少,街上難得見到阿拉伯人。不過仍為來自土耳其的中央社記者偶然發現多名阿拉伯裔紡織公司員工聚餐。

自稱阿不都拉的一位男性員工接受訪談時,雖然不願暢談自己的想法,但強調阿拉伯人也希望與猶太人和平共處,也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條件是應當公平而且相互尊重。不過,阿不都拉和伙伴都堅決反對使用血腥報復方式達到目標。

對於這次以、巴停火能夠持續多久,阿不都拉等人均表示「誰也不知道」,就看那一方先違反承諾。但阿不都拉承認,猶太人與阿拉伯之間的仇恨由來已久,要在短時間內相互取信是相當困難;換言之,眼前雙方仍然防範彼此,「誰也不相信誰」,因此誰也無法預料明天的發展。在耶路撒冷地區,由於擔心遇害,普通以色列猶太人不願也不敢踏入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地區。猶太裔計程車司機羅尼表示,如果其他旅客有意過境,車輛到了雙方「邊界」後必須換車,改搭對面「外國」的車輛,回程也是如此,以色列耶路撒冷安全當局不容許阿拉伯人和車輛進入猶太區。

相關新聞
歐洲盃足球賽開幕賽結果 德國大象成功預測
中俄缺席和平峰會 賀錦麗宣布援烏15億美元
烏克蘭和平峰會開幕 100個國家及組織與會
美智庫:中共為發展中國家培訓未來獨裁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