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中國醫院賺錢有歪招

張民(加拿大)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4日】現在,中國許多醫院追求經濟效益。對于每一個科室來說,要想有利潤,不能完全靠賣藥,賣藥只是其中一方面。

因為科室的獎金,与藥品沒有多大關系。藥品回扣屬于大夫的個人行為。獎金多少,不是看你賣的藥多少,如果你藥賣得多還要扣你的錢呢!那么靠什么呢?靠的是檢查手段的多少,治療手段的多少。一是檢查費,二是治療費。要想突出這兩條,外科比較有优勢。個別主刀醫生還可以拿到紅包。相比而言內科比起外科相對要差一些。

通過化驗檢查讓病人掏錢,病人不會有任何疑義。何況醫生告訴病人這個指標正常,那個指標合格時,病人還會很高興呢!病人雖然都知道做個CT檢查很貴,但經過醫生對CT這种儀器的過分渲染,病人往往會對它有一种神秘感。所以,當醫生讓牙疼患者做個CT時,病人也不會拒絕。即使有的病人感到醫生對自己是“小病大做”,也是無可奈何。醫生理由很充足:“你想打官司嗎?我是為你好。万一你的腮上長一個腫瘤呢?”

至于中醫賺不賺錢呢,這不好說。中醫按說比較便宜,號完脈開藥,再貴的湯藥也不會貴到哪里去。所以,現在中醫院也与時俱進,開辟了一些西醫的先進的檢查項目,名義上提高診斷技術,實際上也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各种項目的檢查之后,下一步就是治療。個別醫生治病方法有兩种:一是威脅。只需要一本正經的告訴病人,如果不及時就會保證病人會一切听醫生的;二是多開藥。什么叫多開藥,不是抓住一种藥一次開几盒十几盒或几瓶十几瓶,而是合理搭配,即有效的藥搭配昂貴的藥,這里面十几元的藥,可能就有效了。而几百元的藥可能就是吃了也沒有坏處的所謂“太平藥”。有人把個別醫生看病概括為:三分威脅,三分治療,三分“搶劫”,剩下的一分是安慰,好比先把病人嚇一頓,然后再給几句好話。

其實,醫生有時也沒有辦法,有些藥你不開不行,屁股后面坐著好几個醫藥代表呢!有些藥是沒有用,但只要這些藥沒有什么副作用,可以告訴病人,這個是治療什么,那個輔助作用是什么,必須一塊吃。醫生讓病人多花几百也沒有什么不可以,病人只是經濟上受了點損失而已。

中醫僅僅靠開處方是賺不了几個錢的,賺錢靠的是,某一种病,可以研究出几個標准方,比如1號方、2號方等等,這些方就是暴利。成本十几塊錢,可能賣到几百元。

一位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沒有了藥的回扣,可能還有別的回扣,而且你會發現目前人們的檢查費、化驗費在整個看病費用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不斷增加。比如過去你花一万元看病,可能有8000多塊錢是買了藥,但現在你可能花了8000元是去做各种各樣的檢查。而有的檢查完全是不必要的,而有的檢查可以一次解決的要多次檢查,比如做B超,讓你今天查查胃有沒有問題,明天讓你看看盆腔有沒有問題,完全可以一次解決的醫院也要變著法多次檢查多次收錢。”這位知情人士很痛心地說,“這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院要效益,醫生要獎金,沒有辦法。而現在最慘的是老百姓,花了這么多冤枉錢可能還被蒙在鼓里,以為真的要做這么多檢查和化驗。”

据悉,某大醫院的CT儀器進口价才1万美元,但賣到醫院就是90多万人民幣,貴了十多倍,其中起碼有30万是給了相關的科室主任。“而對于大醫院來說,看病的人多,投資買醫療器械盡管貴,收回成本也快。那么小醫院怎么辦呢?”

一位醫生表示:中小醫院只能想其他的方法了,有的搞承包,有的搞集資。例如一台CT机,承包給一個科室的主任,那他每個月只要向醫院交固定的承包費,剩下賺多賺少都是他自己的了。拍片子的病人越多,這個主任自然賺得也就越多。其中,介紹病人拍片子的醫生每介紹一個病人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回扣,而且介紹的病人越多回扣也越高。中小醫院的病人少怎么辦?這些承包醫生就打大醫院的主意。大醫院看病的人多拍片子要排隊,如果大醫院的醫生把病人介紹到這些承包醫生那里,這些介紹病人的醫生也一樣能拿到回扣。”据這位醫生透露,一般來說,如果自己醫院的醫生介紹一個病人拍CT可以得到10元的回扣,那么外面醫院的醫生介紹一個病人就可以得到30元的回扣。

這位醫生說,“現在還時興集體集資買醫療器械,等設備的成本全部收回時,集資的醫生就可以分紅了,哪個醫生不愿意赶緊收回成本赶緊分紅呀,那就只有多叫病人拍片子了。就好像是買一只熱門股票一樣,大家搶著交錢‘集資’惟恐搶不上。”据悉這位醫生所在的醫院三年前買的CT机按理要五年才能收回成本,但現在已經開始分紅了。

一位醫生透露了目前醫院里存在的令人震惊的怪現象。“越是看病看得好的老專家掙的錢越少,而那些剛畢業的小年輕反而掙錢多。原因是年輕的手硬也敢開貴藥敢亂做檢查,而老專家門前排著長隊多是回頭客,老專家有經驗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問題,而且開的也多是常規藥,效果不比貴的藥差,但這樣的藥便宜,几乎沒有什么回扣。于是,敢開貴藥回扣藥亂做檢查的年輕人給醫院掙的錢多,在醫院越發得寵,反過來醫院也喜歡給這樣的新人做推廣,或者上報紙或者上電視,做出名气了,自然找他們的人也就多了。”

這位醫生說,“如果個別醫院的制度不從根本上改變,再這么辦下去,几年之后真不知道我們還有沒有好醫生看病。”

(議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張民:中國面臨遷都?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