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風險難測 天氣險罩得住

人氣 8
標籤:

【大紀元9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美惠╱專題報導 在傳統產險業務面臨削價流血競爭的當下,開發新險種已成為產險業者搶佔、開拓市場商機的生存之道,據了解,產險業者正積極研發各種符合市場潮流、充滿新意的新保單,預料問世之後將可讓大家耳目一新!

 業者表示,相較於壽險商品的研發設計,傳統產險4大險種(火險、汽車險、海上險、意外險)始終較無變化,海上險的保單有些甚至已有百年歷史。

 為了在幾無新意的產險商品中尋求創意與突破,業者已經開始挖盡心思設計具有產品差異化的新保單,其中「天氣保險」將是產險業者首度推出的新商品。

 據統計,在美國約有80%的民眾打開電視是為了要收看氣象;有70%的公司營運受到天氣變動所衝擊。

 根據New York Time的報導,在美國公司的每年獲利中,約有1兆美金的規模受到天氣風險影響甚鉅;CNN也曾經報導在未來10年中,因為氣候改變所造成的全球保險損失將高達1500億美金。

 中央產物保險副總經理張萬里指出,氣象產業在國外已行之有年,台灣目前也有一些氣象風險管理公司,專門提供客戶氣象預報資料、氣象風險診斷,並提出避險規劃等。

 張萬里表示,自1997年起,美國有80%的能源業者,及部分餐飲、零售、娛樂、營建業者,藉由購買天氣衍生性產品,降低天氣對企業營運所可能產生的風險,目前包括高盛證券及大型銀行皆設有天氣衍生性商品部門,在日本也已有40家銀行及保險公司開始出售這種商品。

 此外,75%的歐洲能源業者及部分南韓農產品業者,也都已進行天氣保險的避險。

 天氣衍生性產品的運作流程,主要是由企業向保險公司買1個天氣衍生性商品,並繳交保險費用,雙方約定當劇烈天氣發生時(如溫度、風速、降雨量等),由保險公司支付企業保險賠償金,但是當劇烈天氣沒有發生時,企業並未出現損失,所以保險費將由保險公司收取、不賠償。

 張萬里舉例說,反常的天氣常會造成營建公司成本增加,例如下太多雨造成工程時間延誤或對建材造成損害,而天氣太熱也會影響建材物理性,此時,若透過保險,即可規避因為下雨或是天氣太熱所造成的營運損失。

 又例如餐飲業,假使業者發現來客人數與溫度有明顯相關時,即可與保險公司約定,當某月份溫度低於或高於一定溫度時,就由保險公司支付理賠,這類的應用也可適用於百貨公司、電影公司、零售業、交通運輸等等。

 張萬里表示,中央產物保險正在積極研發天氣保單,雖然上市日期尚未能確定,但希望能為保險市場注入一股「新氣象」,以天氣保險在國外發展的經驗看來,台灣市場潛力也將值得期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部赴美招商 週邊單位出錢出力
旅美軼事系列故事:都是老天惹的禍
中國大陸將發展第三責任險市場
世體賽接近尾聲 中國又添金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