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外電評論中國以外交手腕孤立臺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日訊】2003年12月19日羅伯特-馬昆德(Robert Marquand)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發表題為“中國以外交手腕孤立臺灣”的文章,對近來北京阻撓臺灣與其他國家諮商自由貿易協定及參與國際會議等事件進行回顧和評述。下面是大紀元記者吳英為您做的編譯報導。

文章說,過去近三年來中國對台政策一直保持非戰鬥性的「柔軟策略」和強硬的騷擾策略。臺灣最近漸起的獨立主張不但觸怒北京,也在上周招引美國希什總統的責難,從而臺灣問題上又引發激烈的辯論。

北京「柔軟策略」之外的的強硬騷擾策略,意圖是將將臺灣孤立起來,阻斷臺灣參與所有國際活動的機會。這個甚少引人注意的「強硬策略」已斷絕臺灣與國際社會接觸的途徑,包括臺灣參與各類重要及不重要活動的機會,如阻礙臺灣在亞洲地區洽簽自由貿易協定、譴責臺灣全球小姐參賽者、以及最近在福建沿海架設目標指向臺灣的飛彈。

舉例說明,臺灣有意參與2005年在日本舉行的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 2005),但被告知只能以非官方實體的身分設置展位元,不能以國家身分參展。一名臺灣官員說:“我們先前被告知不用擔心,沒有問題。”“我們努力準備,但在10月份宣佈的前夕,我們獲知臺灣不能參展,因爲中國發現我們的參展計畫,並強硬要求東京拒絕臺灣的參展。”

另一個例子是,去年夏天一名臺灣女外交官到摩洛哥參加一項有關女性議題的論壇,她不但有簽證而且有一封摩洛哥主席的邀請函,但摩洛哥的海關將她帶到一間小房間並告訴她:不能進入摩洛哥。這是中國外交官小題大作的一個實例。

文章說,中國長期阻撓臺灣參與國際活動,並聯合其他國家的外交人員致力矮化臺灣,中國視臺灣爲其國土的一部分。雖然中國在亞洲區域的名聲日噪,臺灣的邦交國降爲27國,北京還是不遺餘力地桎梏臺灣。今年秋天20萬臺灣人爲配合50萬香港抗議者所進行的遊行,著實令北京擔憂。

中國私底下已加快威脅逼迫的心理戰術,如同一名臺北國防專家所形容的:(中國)“心理恫嚇”2300萬臺灣人民。「強硬策略」的手段包括掌握臺灣外交官行蹤、有系統的扼殺臺灣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努力、有效禁止臺灣領導人訪問大多數國家。

過去一年,中國徹底阻礙臺灣參與非政府組織的活動,包括各項專業領域的研討會及學術交換,如農業、藝術、環境、武器管制及健康與兩性等社會議題。去年春天中國薩斯病危機期間,北京原本是阻撓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到臺灣──這件事觸怒多數臺灣居民。

文章說,臺北官員表示這類地下化的「硬仗」到處可見,如在中國人拜訪世界各國首都領導人之參訪行程與午餐期間,在旅館大廳、機場候機室及海關,採取各式外交手段、手機、中國官員緊盯駐地報紙之方式進行阻撓;以及以商業、高稅賦或關稅、或不與全球論壇合作的方式進行撤出資金的懲罰性威脅。

一名派駐在亞洲國家首都的臺灣貿易官員說:“我們覺得它無所不在。”“在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華盛頓之前後,北京均對其駐外使館及領事館發出談話要點,訓令他們提高反台獨的壓力。”

這樣的報導雖然難以證實,但有迹可循,符合以往的指示內容。

這種強硬策略有時摻雜著經濟利益。二年前,臺灣試圖與新加坡談判降低關稅,消息走漏後,雙方之談判因中國之反對而終止,而臺灣在中國的投資持續上升,由1993年的80億美元提高到目前的1千億美元以上。

文章說,分析家賴怡忠(Lai I-Chung)表示:“在90年代中期,當美國是我們主要的貿易夥伴時,我們可以承受不和鄰國進行自由貿易的利益損失。”“然而今天,我們若無法與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進行自由貿易,我們將受到傷害,並且最後僅能與中國進行自由貿易。”

文章說,被臺北視爲「最冷酷的擠壓」發生於2003年12月9日,當天美國布希總統和中國總理溫家寶一起坐在橢圓型辦公室並表示反對改變臺灣現狀──這顯然是反駁臺灣總統陳水扁主張的2004年3月全民公投。

分析家說對臺灣有意進行全民公投的責難或許是沖著陳總統一人,白宮專注於處理伊拉克事務,無暇思考東亞的問題:北京11月警告,臺灣若舉辦台獨全民公投,中國將對台發動戰爭。

陳的顧問迅速說明,他們並沒有想要舉辦台獨全民公投,但奉命捎來布希總統信函的白宮特使並未獲得與臺灣總統會面的機會。

文章說,即使某些在美國同情臺灣的人士也說,臺北官員是「老練的哀訴者」。

臺灣陳總統的顧問吳釗燮(Joseph Wu)不認同這樣的說法,並稱臺灣承受「天生的不公平」待遇。

吳說:“當我們面對中國的威脅時,沒有人會注意我們。”“但我們如果有所回應或抱怨時,就會被說成是麻煩製造者。”(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