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20年美國會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報導)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但是有美國專家預測,這個第一強國再過20年很可能會淪落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個說法是危言聳聽呢?還是有一定的道理? 從去年美中紡織品貿易衝突突然激化以來,人們已經開始懷疑美國的自由貿易政策是否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美國政府官員雖然一再表示,自由貿易政策不會變化,但是懷疑觀點仍然揮之不去。無論是國會議員、專家學者以及產業界人士都在思考美國一直奉行的自由貿易政策是否是一項符合美國利益的明智之舉。

*自由貿易目前走勢將使美淪落*

1月7號,在美國著名智囊機構布魯金斯研究所舉行的“新的全球經濟中的自由貿易”研討會上,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克雷格﹒羅伯特語出驚人。他認為如果自由貿易按照目前的走勢繼續下去,“再過20年,美國就將淪落為一個第三世界國家。”

羅伯特是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曾經擔任裡根政府的助理財政部長。羅伯特之所以認為,美國有可能在20年內從一個超級經濟強國下滑到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的主要判斷根據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經濟的流動性將迅速蠶食美國所享有的各種“比較優勢”。

羅伯特說:“自從大衛﹒李嘉圖以來,自由貿易理論就是建立在‘比較優勢’這個原則之上的。而這個原則的前提是生產要素的非流動性。經濟學教科書上都是這麼講的。各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生產效益最好的商品,用商品進行交換,以滿足自身的其它需要,並在自由交換中獲取國際貿易的利益。”

但是,羅伯特指出,所謂生產要素,比如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這些在傳統經濟學中被認為是相對穩定的因素在當今的國際經濟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土地因素之外,幾乎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已經從穩定因素變成了不穩定因素了。生產象水往低處流一樣迅速流向那些生產條件最好、生產成本最低的地方。

羅伯特說:“資本總是有一定的流動性,但過去主要是在發達國家流動。印度和中國出現的新的政治穩定的局面促使資本流動開始跳出發達國家的邊界。資本在發達國家流動和在發達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流動是不同的。在發達國家之間流動,比如日本、德國公司到美國辦工廠,它們並不是要把產品返銷日本和德國,而是在美國生產、在美國銷售,給美國工人創造了就業機會,對美國有利。”

*美國工廠流向中印但產品返銷*

但是,羅伯特說,現在的情形是,美國公司關閉了它們在美國的工廠,把生產遷往中國,在那裡生產,然後把產品返銷美國。這是李嘉圖當時沒有想到的。

在美國公司紛紛往海外遷移的大潮中,讓美國人最為不安的一個問題就是工作機會的流失。原來很多專家都認為,流失的工作只會是那些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的低端工作,而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工作將成為美國的“比較優勢”而繼續留在美國。但最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這類所謂白領工作也抵擋不住外遷浪頭的衝擊。

*勢頭髮展到影響高科技工作*

來自紐約州的參議員查爾斯﹒舒莫在會上舉出了兩個真實的故事。他說:“一個是紐約一家電腦安全公司。它的老闆對我說,他們公司有8百名從事高級電腦軟件程序的人員,他們所做的不是一般的程序編寫,而是把許多龐大的軟件程序合成處理,涉及的資金風險巨大。員工們的平均年薪在15萬美元以上。這位老闆說,在3年內,所有這些工作都將遷往印度,那裡的員工薪水只有這裡的4分之1。”

舒莫參議員講到的另外一家公司是美國放射學會。學會負責人告訴舒莫,5年內,美國的放射專家將大大減少,因為各種放射片子可以由中國的放射專家進行分析,成本只有美國的4分之1,或者更低。

舒莫認為,美國所享有的各種比較優勢不斷喪失是由三個主要原因造成的。舒莫說:“第一是資本能夠非常自由地在國家間流動。10年前,人們一般不會在印度或中國大量投資,因為這些國家的政治制度不穩定。第二是通訊技術的進步和寬頻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通訊的水平。第三,最重要,就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能夠培養出數以百萬計的高端的、教育程度很高的人才。他們有能力、有幹勁,和美國的人才不相上下,但他們的薪水只有美國同行的4分之1左右。這批人不只是1百萬、2百萬,在今後10年內,將有1千5百萬這樣的人才進入工作市場。這1千5百萬在中國和印度只佔人口的很小的比例,可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墨西哥和巴西都無法跟中、印相比。”

*美應反思傳統自由貿易模式*

舒莫參議員認為,傳統的自由貿易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美國的專家和制定政策人們應當冷靜下來,對自由貿易的理論和政策進行認真的反思。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經濟強勁復甦佳音頻傳
2003年美國經濟回顧(3)
財經簡訊
美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8.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