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油價飆漲非供需失衡 政府積極引導產業因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0日電)國際原油價格漲破50美元關卡已超過一週,引起民眾恐慌,擔心第 3次能源危機從此揭開序幕。對石油價格飆漲,政府積極因應,密切觀察國際油價走勢,同時明確表示水、電價年底前不會調整,引導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

9 月份蠆售物價年增率11.43%,創下23年來的新高紀錄,加上國際油價短期漲勢未歇,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憂慮在近期達到最高。

經濟部統計長張耀宗表示,「目前消費物價指數增幅在合理範圍內」。他指出,雖然油價短期漲幅驚人,且中油今年已調漲 5次油價,但因石油進口佔總進口額的比例已由原先的 20%以上降到7%左右,預估對經濟成長的殺傷力減弱,「日本、韓國因油價飆漲受創更重」。

張耀宗指出,比起民眾對油價飆漲的關注,產業更關心的應是長期偏低的水、電價格何時調漲,因為目前景氣雖然已從高溫轉為穩定上升,但仍屬擴張階段,僅是油價飆漲產業仍可因應,「水、電價調漲後對廠商影響更為深遠」。

對國際油價短期飆漲現象,經濟部長何美玥表示,9月中旬以來這波油價飆漲係因俄羅斯尤科斯(Yukos)石油公司稅務官司遲未解決、奈及利亞內亂、美國灣岸石油減產及秋冬季高緯度區民眾燃油需求增加等心理因素影響導致油價非理性上漲。

何美玥表示,油價上漲是全球性的,而許多短期經濟情勢係直接投射群眾心理,與供需失衡無關。

不過,為使油價對產業的影響降到最低,經濟部已與財政部多次會商,若油價持續飆漲,短期內可能減免油品進口關稅,並討論降低貨物稅的可能;而對受石油上漲影響最大的人纖產業,經濟部日前也召開供需協調會,達成上中下游優惠共享的共識,而最重要的還是何美玥已在立法院公開宣示水、電價年底前不會調漲。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強調,目前全球石油的供應正常,長期來看,油價仍會回歸供需基本面,但也正式宣告全球進入高油價時代,未來油價應會在28至36美元區間變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