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軍購 台灣最低防衛需求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針對台灣朝野對六千多億軍購特別預算案意見兩極,台灣國防部作戰次長室聯合防空處少將常四偉昨天表示,兩岸軍力現況已呈「不對稱」的狀態,這次台向美方採購,純粹是提供台灣最低的防衛需求。

常四偉表示,台灣絕對不會和對岸進行軍備競賽,但共軍軍力持續擴張,已經對台海形成嚴重威脅,尤其共軍彈道飛彈在2006年將達八百多枚,可對台發動五波、持續十小時的飽和攻擊,再加上巡弋飛彈能精準攻擊台灣重要目標,以台灣國軍現有飛彈防禦能力而言,實在難以因應。

中華歐亞基金會昨天舉辦「兩岸和平與我國國防安全」座談會,常四偉應邀出席時做上述表示。

常四偉指出,外界常質疑軍備預算太貴,為何需要六千多億?但如果要解釋為何高達六千多億的原因,必須說明武器性能、系統,就將超出國防安全考量的範圍。他強調,世界上沒有廉價的國防,如果國家安全出問題,也就談不上國家的未來。

常四偉說,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勞理斯曾經表示,如果台灣軍購預算無法過關,將難以說服台灣的外國朋友,支持台灣防禦中國武力攻台,「台灣會被外國朋友視為負擔,而非夥伴」,因此大家應該知道什麼是「負擔」?何謂「夥伴」?

常四偉舉例指出,科威特在十七個小時被伊拉克攻佔,事後美國要花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幫助科威特逐走伊拉克,對美國而言,科威特就是「負擔」;反觀地處阿拉伯世界中的以色列,有足夠自保能力,對美國而言,就是「夥伴」。

常四偉表示,台灣軍購是依據國家安全所需,與美國的戰略設計無關,更無所謂交「保護費」的問題,三項重大軍事採購案係自民國八十四年起向美國申請,美方在陸續派員來台評估台灣防衛能力,以及台灣亟需的武器系統後,才依據台灣關係法同意供售,「保護費」說法是對同為民主國家的美國與台灣一種污辱。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對六千多億元軍購特別預算不僅朝野立場兩極,學術界也存在不同思考。中華歐亞基金會昨天舉辦「兩岸和平與我國國防安全」座談會,與會學者就在會中針鋒相對。

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陳世民表示,外界反軍購常用的一種說法是,反正台灣武器比不上中國,為何還要花這麼多錢軍購?但他要質疑的是,難道中國軍力強大,台灣就要放棄自我防衛權嗎?

持反向思考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則認為,兩岸關係最合理的安排就是吸取歐盟締結經驗,台灣應該透過溝通,找出兩岸都能接受的和平共處之道,而不是遊走「台獨邊緣」,與對岸進行軍備競賽。

陳世民表示,兩岸和平的重要關鍵在於台灣有沒有足夠力量自保,抵抗外來武力威脅,如果沒有,反而可能成為中國對台使用武力的誘因。

黃光國認為,兩岸僵局解決之道在於陳水扁政府願不願意接受錢其琛「新三段詮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基本立場,否則台灣就算不亡於戰爭,也將亡於軍備競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