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油價影響物價 學者:貨幣政策重於稅制調整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16日電)國際油價再創下每桶54.93美元新高,雖然政府相關單位強調油價波動對物價衝擊漸趨縮小,但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卻認為,高油價不利物價穩定,建議政府貨幣政策應重於稅制調整。

紐約原油期貨以每桶54.93美元再創下近期新高,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格林斯潘最近發表談話表示,持續飆漲的油價對美國經濟及通貨膨脹造成衝擊,應不會像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那麼強烈;但他警告,如果油價繼續「實質上揚」,經濟受創可能會擴大。

受颶風重創墨西哥灣產油區及奈及利亞工人罷工影響,油價供給屬於短期中斷因素,但民間似乎有許多產品價格已蠢蠢欲動,且油價持續二週突破每桶50美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最快可能在下週協調相關單位再次舉行物價會報。

不過,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強調原油對台灣物價衝擊已日趨縮小,希望能減少預期心理的負面影響,主計處分析,隨台灣產業重心由過去的能源密集產業轉為資訊等知識密集產業及服務業,原油占進口總值比重持續下降。

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崔洲英表示,原油占進口比重自1980年20.8%降至今年前8月的7.2%;而且目前油料費占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權數僅2.3%,加上台灣油品市場在2000年台塑油品正式量產,開啟台灣油品價格競爭,油品價格波動對台灣物價衝擊漸趨縮小。

主計處指出,油價除受市場供需影響外,並受產油國家政局左右,今年中東局勢再度惡化,加上全球景氣復甦,尤其是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經濟活絡,帶動原油需求殷切,前9月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平均每桶上升至34.6美元,較去年同期漲幅達24.3%。

主計處認為,台灣相關產品在成本推升下,業者調漲內銷價格,今年前9月躉售物價指數 (WPI) 較去年同期上漲 6.45%;但因台灣零售市場競爭劇烈,前9月CPI較去年同期漲幅僅1.5%,尚屬溫和。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認為,從全球的角度來看,這一波油價大漲是因景氣回升需求,進而帶動物價上漲,屬於「需求拉動型」的通貨膨脹;但對台灣而言,物價上揚卻是肇因於國際油價高漲,是標準的「成本推動型」通膨。

胡勝正認為,在過去管制時代,面臨通膨時,政府可以解除進口限制平抑物價,但在目前市場開放的環境下,政府的政策工具雖大不如前,但仍舊有貨幣、財政政策可以運用。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陳添枝表示,面對高油價趨勢,政府目前釋出的政策工具中,最受矚目的是,在必要時將機動調降進口油品及民生必需品關稅稅率。他認為,因原料高漲的上游成本,未來可能將以一次調足的方式轉嫁給消費者,用減稅方式讓民眾感受到物價維持平穩,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陳添枝指出,高油價趨勢恐會再持續一段時間,後續物價波動壓力也將節節高升,應付通貨膨脹隱憂,政府應在貨幣政策上進行調整,由寬鬆轉為保守,因此,他認為,未來央行還可能再升息,讓更多資金願意留在銀行內,減少過多貨幣競相追逐物品情形,以降低明年度增加的通膨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