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援外經費遭挪用 建立監督機制以維形象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十八日電)台灣援外經費再度扯上友邦元首政治獻金醜聞,總統府與外交部皆稱絕無此事,但外交部也坦承,類似事件多少已對台灣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政府撥付援外經費後,是否能有更完善的監督控管機制,實為捍衛台灣外交利益、國家形象的當務之急。

政府一年援外預算究竟有多少?以中央政府九十四年度總預算為例,公開預算部分,捐助外國政府與團體經費就達新台幣八十九億元,機密預算也有新台幣四十一億元,占外交部年度預算百分之十四點八二。

如此龐大的數目,並未在預算書載明運用情形,執行情況在決算書中也僅籠統記載,立法院外交委員會的立委們就大呼,國會對此實在監督有限。

近一年來,包括巴拿馬、查德、哥斯大黎加與尼加拉瓜等友邦,濫用台灣援外經費消息頻傳。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認為,政府的監督控管機制已漏洞百出,才讓友邦有心人士有可趁之機,也給國際社會一種「拿台灣錢容易」的負面印象。

陳唐山認為,中南美友邦正值政黨輪替及民主轉型期,不可避免地會有政黨內鬥產生,人性都有弱點,就像私人簽訂契約也會發生違約一樣,台灣與友邦的合作計畫協議也會有被挪用的機會。

他坦承,硬體的基礎建設容易監控,但軟體的培訓人才等項目的管控,的確較困難,這部分需要設置防杜制度,才能減少挪用情況。

除了中美洲國家的內部因素外,薩爾瓦多駐台大使尚塔那也提出另一個觀點。他認為,中國因素在這些事件可能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野黨易受中國勢力的驅使,將政治獻金或貪瀆故意捲入台灣因素。對此陳唐山認為,這雖是合理的懷疑,但目前外交部並沒有掌握充分的證據。

劉必榮認為,除當地國政黨內鬥、中國見縫插針的因素外,台灣政黨內鬥因素也牽涉其中,不排除國安系統內有不同政黨立場意見人士在背後煽風點火,才會讓這類事件一再曝光。

他說,日本在援外方面有許多經驗值得台灣借鏡,例如援助邦交國興建基礎設施,就將款項直接交給本國公司,讓本國公司前往邦交國興建,如此不但可掌控工程品質,更減少邦交國將援外經費五鬼搬運的情況,增加本國公司的利潤,一舉數得。

至於培訓當地人才、舉辦國際性活動等經費項目,可藉本國專業單位與駐地大使館共同舉辦,讓邦交國派遣人員參與,較能確保補助舉辦軟性活動的實質成效。

台灣援外經費遭到友邦國家挪用,落入私人口袋的狀況已不是新聞,各界都在期待,政府援外經費撥付後能詳加追蹤、嚴厲考核,並適當說明部分列入機密的援外計畫,避免類似情事再次斲傷台灣形象。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