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生態數位遙控監測 台灣居領導地位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3日電)國科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中央研究院、海洋生物博物館和台電核三廠合作,首創全球海底生態數位遙控監測,使台灣在生態觀測格網技術,居於國際領導的角色。

墾丁長期進行海底生態的監測,但在技術上,只能潛水下海觀測紀錄,核三廠在出水口做的海底監測,礙於技術,也只能短期監測。

國科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去年3月與林試所在宜蘭縣福山植物園成功地架設無線遙控監測攝影機,讓全球生態學者能透過網路,即時觀測園內動植物生長變化,監測洪水及土石流警訊後,將生態觀測從陸上移到海域。

這項計畫成功的在核三廠入水口的海域內,架設了三組海底遙控監視系統,二十四小時長期監錄墾丁珊瑚礁生態實況,三部機組可以同時觀測三處不同型態的珊瑚棲地生態。

10月國網中心更成功的組裝了一組海底立體觀測系統,使未來的海底觀測由平面2D影像走向立體3D的時代。

國網中心表示,這套技術之所以領先全球,在於長期數位化監測的技術不好突破,

國網中心表示,這些海下遙控監測的測試成功,不但是全球目前首先實際在野外自然海域架設的實例,這套拔術之所以領先全球,在於長期數位化監測技術的不好突破。

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夠突破在於中研院、國網中心、海生館及台電四個單位跨單位合作,剛好有國科會生物處生物多樣性學門長期生態研究(LTER)研究計畫的支助,在各個單位的專業技術合作下,克服了技術上的困難。

目前,澳洲海洋科學學院(AIMS)主導的大堡礁國家公園的研究團隊,已尋求合作機會,預計年底開始合作跟進,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主導,於大溪地茉莉雅(Moorea)島的美國長期生態研究唯一珊瑚礁研究,已於8月正式成立,開始跟進。

二位來自美國和澳洲的學者今天在記者會中對於台灣在一年半的時間將構想變成技術發展表示肯定,他們並表示,現在的許多研究,都需要全球性的了解才能真正的了解,生態觀測格網提供了這項技術,而台灣在這項技術上居於領導地位。

中研院表示,目前這項技術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延伸,及向外輸出技術,參與計畫單位都希望能夠趕快對外發表這項技術。

海生館表示,台灣要做海洋保育很難,有了這套監測系統後,未來大家可以在網路上看到海中美景和海底的變化,包括非法捕魚及墾丁珊瑚產卵等,透過這些影像傳輸,都將盡收眼底。透過這套技術,不但可以進行海洋保育教育的推廣,也可以進行鄉土教育,人人上網可觀看的技術還待克服,不過,指日可待。

相關新聞
如果超加工食品不該吃 那該吃啥?
蘋果將與OpenAI達成協議 進行人工智能合作
美中「海底冷戰」 國際通訊電纜將繞開中國
超強太陽風暴來襲 或擾亂美通訊並產生極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