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取得民意共識 追求憲法的長治久安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三十一日電)對於即將啟動的憲政改造工程,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黃秀端今天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不管憲改的內容如何,都應追求憲法與制度的長治久安,不因人、因黨修憲;憲改內容應配套設計,全盤規劃、且經過充分的民主審議過程,取得社會與民意的最大共識。

台灣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今天舉辦「新世紀台灣憲改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討論憲改、國家認同與憲改程序等議題。

台灣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張文貞說,過去台灣憲改最大問題,是國民大會壟斷修憲權,因此,將來憲改必須避免一階段、單一機關壟斷的程序。

她指出,不管是2000年將修憲改為立法院提案、任務型國大複決的方式,或是今年8月立法院通過的憲法修正案,都符合這項原則,不應再改變。

陳水扁總統於五二○就職演說中強調,籌組憲政改造委員會,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因此展開憲政改造徵詢之旅,聽取各界意見。不過,張文貞表示,這兩項作法仍集中在聽取少數菁英與團體的意見。

她認為,憲改的公民參與和國民動員都必須再擴大,不管是憲改的程序、議題或內容,都必須充份匯集草根團體以及各種市民組織由下而上的意見,來強化憲政秩序的民主正當性。

至於台灣應採行總統制或內閣制?黃秀端表示,從過去幾年的憲改發展方向觀察,台灣要往純內閣制走恐怕不太容易,最簡單的方式是就目前的雙首長制加以修正。如果走向總統制,憲法內容的修正以及相對配套措施很多,特別是國會權力的加強。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李震山則建議憲法中所保障的「人民」與「權利」等名詞意義應精確調整,並需確認哪些人民的權利需由憲法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