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過剩年代 中國全職太太尋找自己的天空

標籤:

【大紀元10月7日訊】50年代的中國曾為女性能從家庭解放出來在觀念上賦予了工作至高無上的價值。但在勞動力過剩的時代來臨,全職家庭主婦的重現,無論將來她們是重新回到社會做職業女性,還是做一個兼顧家庭和事業的自由職業者,或者永遠不工作,都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心態和生活模式的轉型。

根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全職家庭主婦的出現多是出於被動的選擇,爲撫育年幼子女而放棄工作,這一點全職家庭主婦的出現在世界各地都是共通的;另外,為成就丈夫在事業爬坡的關鍵時刻給予助力,這是成為全職家庭主婦的第二個重要理由;第三種其況是因為女性暫時失業回家,此時丈夫的經濟能力尚可養家,女性也因不急於找工作救留在家中。真正主動選擇不就業的全職太太只占極小比例。

女人與男人畢竟是不同的,女性的天職來自她們絕大多數人在工作中途還得回家生孩子,扮演家庭主婦的傳統角色依舊被每個家庭需要著。於是在50年後,人們驀然發現,中國女性依舊徘徊在家庭與社會的門檻邊——走到社會後想回家,回到家後又想回歸社會。

對一些從職場上獲得足夠金錢、很快辭去工作的女性多被其他女性投注艶羨的眼光。但這些所謂的「全職太太」回歸家庭後是否真能開始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習慣了朝九晚五上班生活的她們,不知道該如何享受生活。

舊式的家庭主婦模式已不可能被今天的家庭型態複製、延續。現在家庭的結構起了很大變化,以從傳統的家務勞動這一角度出發,全職家庭主婦已無法從中找到價值。如何成功的從職場回歸家庭,取決於如何成功克服回歸家庭後所引發的各種心理和社會的問題。

中國人的成長過程中,很多都是來自家長的規劃、命令,你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突然沒有了指導後,人就會不知道應該幹些什麼。或者即使找到想做的事,也很難堅持下來。這也造成許多全職太太無法發展自己的興趣,不知如何安排自己。

許多全職太太也由於交際網絡的窄小,對於先生或孩子過於敏感,而對於外界刺激反而比較麻木,以致在對外交往中反應滯緩,自信心越來越弱,嚴重的還會產生交往的障礙。

從世界範圍來看,成功的”全職太太”的角色還是以從事公益服務為主。上自位於各國總統夫人之列,她們在從事慈善公益的角色上協助總統丈夫穩定民心方面功不可沒,等於是總統分身。據夜光新聞報導: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的妻子梅林達•蓋茨1996年生下第一個孩子後便辭去工作當起全職家庭主婦,並積極致力於基金會的慈善工作,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謂是首富夫人惟一的社會角色。在美國《商業周刊》評出的2003年度50位最慷慨的美國慈善家,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及夫人梅林達再次名列榜首,其捐助主要集中在衛生及教育領域。

而在台灣,傳統全職太太們最常見的角色就是志工。舉凡教會、寺廟、老人院、孤兒院,都是她們的活動範圍。據報導一些台商的太太們在大陸也多有自發的組織公益小團體,其中一個原因則來自於生活的排遣。@(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河南鄭州大學畢業生出現不就業族
威爾斯山頂驚現神祕巨石 來自地外?
92歲爺爺與數千名社媒粉絲分享美味食譜
幼兒臥室牆內傳出「怪物」聲 原因令人震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