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傅國湧:離「醞釀協商」的終點還有多遠?

傅國涌

標籤:

【大紀元11月2日訊】《中國青年報》(10月26日)的一篇報導稱,廣東省人大就基層人大代表選舉向全國人大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改革候選人提名辦法,在縣、鄉人大代表選舉中,政黨組織一般不提名;二是取消以醞釀協商辦法來確定候選人,改為預選確定;三是將選舉中的“介紹代表候選人”改為“宣傳介紹代表候選人”。這些建議在這次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上通過的《選舉法》修正案中得到了一定的體現,預選制度將引入基層人大代表選舉中,在新增加的“介紹代表候選人”條款中明確了代表候選人可以通過見面會的方式回答選民問題等。我更感興趣的是將“醞釀協商”改為“預選確定”代表候選人這一條。

何謂“醞釀協商”?說白了就是幕後操縱、控制,策劃于密室之中,玩弄於股掌之上,掌權者腦中的權衡、“醞釀”或許有之,“協商”則不知從何說起,與誰“協商”?有之也無非是掌權者之間的相互協商、討價還價、斤斤計較,跟選民無關,跟候選人也無多大關系。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醞釀”、“協商”兩個詞本身就是含糊的、曖昧的,缺乏透明性、公開性,以這樣的方式確定候選人,結果自然可想而知。難怪在深圳市2003年的區級人大代表選舉中被“醞釀、協商”出局的多名初步候選人很不服氣,認為程式上有缺陷。

從“醞釀協商”到“預選”確定候選人,實質上就是要放棄長期以來行之有效、卻是不正常的暗箱作業方式,回到正常的陽光下,回到相對透明、可以監督的程式中。對此我的第一個疑問是,具有強大慣性的“醞釀協商”方式(也就是權力控制)能就此終結嗎?僅僅依靠選舉法修正案引進“預選制度”,可怕取代不了“醞釀協商”,因為缺少監督機制、沒有開放的輿論空間,“預選制度”將面對的依然只能是“看得見的手”在背後的操控,依然離不開“看得見的手”在“看不見的密室”中的“醞釀協商”。

我的第二個疑問是,僅僅在縣級以下的基層人大選舉中引進“預選制度”之類,而在更高一級的人大選舉制度原封不動,連直接選舉都不可能的前提下,這樣的選舉到底能走多遠還是值得深思的。老實說,最起碼實行市一級人大代表的直選的條件早已爛熟,把人大代表選舉限制在縣級以下的基層,就和“自治”限制在村一級一樣,用心可想而知。

我的第三個疑問是即便基層人大代表選舉走上了健全的軌道,人大代表確實能代表民意了,在人大依然只能扮演“橡皮圖章”角色,除了學習、執行執政黨的決議、文件以外無所作為的大環境下,人大並不是真正像憲法上寫的那樣是“最高權力機關”,人大代表又能做些什麼呢?

當然,我並不因為有了這些疑問就一概否定其意義,從“醞釀協商”到“預選確定”,這無疑也算是中國政治生活中出現的一點微小進步,用官方媒體的話說,這是鼓勵“非對抗式民主競爭”,盡管離真正的民主還很遙遠。(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專欄】傅國涌:折斷的翅膀
【專欄】 傅國涌﹕“上仕”和“下仕”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人物真相】楊慧妍:中共金融爆雷的犧牲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