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經驗:熱錢流入 亞股看漲

標籤:

【大紀元11月2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美惠╱台北報導〕亞洲貨幣近來升勢強勁,不少投資人擔心是否會衝擊亞洲出口產業,進而帶動亞股下挫,不過分析師表示,根據歷史資料顯示,貨幣升值反映經濟強勁,更能吸引外資流入,在中國人民幣放寬波動區間情勢明朗後,亞洲貨幣長線升值將更為篤定,預料東北亞、東南亞股市都將因此受惠。

彭博社(Bloomberg )統計,1990年代以來,亞洲新興國家貨幣大幅升值期間,股市均呈現上漲行情,以1993年9月至1995年5月間為例,韓元、新台幣升值幅度均在5%以上,當時股市漲幅超過3成。

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間,亞洲各國開始步出金融風暴陰影,貨幣與股市齊步走揚,期間台幣升值6.7%、韓元升值18.98%、新加坡幣升值4.68%、泰幣升值14.33%,至於股市則分別上漲8.48%、216.5%、68.93%、134.3%。

而去年元月至今年4月間,台幣、韓元、新加坡幣、泰幣升值了6.12~10.11%,股市更是勁揚56.52~115.12%。

不過,今年10月來美元兌亞洲貨幣快速走貶,東北亞金融市場呈現「匯揚股震」走勢,東南亞則是「股匯齊漲」,似有不同調的態勢。

摩根富林明JF亞洲基金經理人魏如宏分析,東北亞出口產業與中國形成競爭關係,亞洲貨幣急貶,但緊盯美元匯率的人民幣卻不動如山,相對使東北亞企業面臨匯損、出口競爭力降低。

魏如宏強調,外資看好新興亞洲經濟和股市長線發展,加碼意願更勝去年,待人民幣兌美元浮動區間放寬情勢明朗後,可望帶動新興亞股市場反彈行情,現階段可留意低檔進場機會。

遠東大聯投信指出,因為熱錢持續流入,抵銷了出口類股受挫衝擊,國際資金動能推升亞股往上攻堅,而匯率升貶往往代表經濟體的強弱,建議投資人增加匯率升值地區的佈局比重

相關新聞
香港甲級商廈空置率達九成 深圳低租金搶客
中國出口增長但進口大幅收縮 經濟前景不明
波音星際客機和國際太空站成功對接
中產階級——中共經濟衰敗的最大焦慮群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