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海聽歌劇 氣勢澎湃

人氣 64
標籤:

【大紀元11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擁有七十年歷史的台灣金瓜石「十三層遺址」自一九八七年台金公司煉金與煉銅作業停止後,廢棄至今。台灣立委林濁水與台北縣議員沈發惠推動「十三層遺址列為歷史建築之登錄保存再利用」,邀請表演藝術界、文化資產界等前往會勘後,在以保存為優先的共識下,建議可活用其工業遺址與山海景觀的優勢,朝歌劇、國際型行為藝術、燈光音響以及重金屬音樂等多元再利用方式進行。

行經金瓜石地區的濱海公路,「陰陽海」是眾所周知的景點,但與陰陽海隔著公路相望的「十三層遺址」長久以來卻被政府文化資產保存政策所忽略。

見證台灣金銅礦業史的工業遺址--「十三層遺址」位於北部濱海公路陰陽海上方,日治時期為處理礦砂生產粗銅的選礦煉製場,二次大戰時被盟軍轟炸破壞,光復後由台灣銅礦接手恢復生產,一九七七年興建禮樂煉銅場後,因生產量大對該區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生產線運作直到一九八五年,台金公司的財物出現問題方宣告停工。

現在原日治時期的選洗礦相關設施已拆除,但仍留有選場基座、廢棄煉金工廠等設施,在遺址旁還有依山形地勢建成綿延約兩公里,號稱世界上最長的通風管與廢煙道,由於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以及層層攀附的特殊建築,被稱為「十三層遺址」。

一九八七年荒廢至今後,當年搭建的鐵皮屋因結構受損而拆毀屋頂,但十三層的壯觀建築仍在。立委林濁水與環改協會理事長蕭麗虹、身體氣象館王墨林、台大城鄉所教授劉可強等藝術文化界人士,皆主張盡快加以保存,登錄為歷史建築或古蹟,且須保存區域不僅為十三層遺址的單獨建築,應以建築及周圍自然景觀等一併保存。

至於該區再利用的建議,則須處理煉銅時期遺留下的重金屬污染等確定安全無虞後,建議以十三層遺址為背景進行大型歌劇演出,或在平台上做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展演等,此外,在建築與周圍山景進行燈光與音效設計演出也是可行方案。

不過儘管立委、文建會、台北縣文化局與藝文界有保存「古蹟」或「歷史建築」的想法,遺址的所有權者「台電公司」的意願將是關鍵。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黃金博物園區將開放 昔日礦坑重現遊客眼前
港遊客:司機講手機吵架  叫他開慢點不聽
香港旅遊團車禍傷亡家屬分批抵台善後
黃金博物園區閃亮登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