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阿里巴巴》創作者陳彼得重出江湖

人氣 667
標籤:

【大紀元12月13日訊】(據中華网12月13日報道)

  ■當年創作驚世駭俗的《遲到》、《阿里巴巴》

  ■六十歲高齡重出江湖掌舵《夢迴清河》主題音樂

  記者面前的陳彼得是位和善平易的老人,但是他的性格和經歷卻充滿饒有趣味的戲劇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流行音樂一派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和校園民謠的清麗之風,意氣風發的陳彼得卻率先將R&B、搖滾等西洋元素嫁接到華人音樂中來,《遲到》、《阿里巴巴》在那個年代出爐;同時,他又能為《幾度夕陽紅》、《一剪梅》這樣的煽情戲創作出細膩婉約的主題音樂。如今,年過六十的陳彼得彷彿一夜之間重出江湖:根據於梨華《夢迴清河》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掌舵主題音樂創作。

  日前,記者來到他深藏在京城某柳樹繁茂處的工作室進行採訪,希望有機會消解一些關於這位傳奇音樂人的好奇和疑問,然而,當音響裡傳來陳彼得為《夢迴清河》剛剛錄製完成的主題音樂小樣,悠揚的旋律,厚重的情懷,而他本人竟然還擁有那麼年輕純澈的嗓音來演唱……陳彼得再次讓人驚訝不已。

  ■我跟女人合作比較容易成功

  記者聽到的主題音樂,是陳彼得把同一個主旋律做了不同版本,而正是自己親自演唱的那個版本打動了劇組。「幾天前跟於梨華見面,她聽完後跟我擁抱,說非常喜歡———我知道她一定會喜歡。」陳彼得不無得意地說。

  原來於梨華一直是陳彼得非常喜歡的女作家,「她大我十幾歲,我在學生時代就看她的作品,印象中她是華人中第一個寫留學生文學的,《夢迴清河》對我來說就是發生在1940年代的動人故事。」

  當年與瓊瑤合作電視劇主題音樂成名,時隔二十餘年的大製作《夢迴清河》則牽手於梨華,「你幾次重要的創作都與女作家合作完成,是巧合嗎?」記者問陳彼得,他笑了,「不是巧合是喜歡,小時候我跟母親比較親近,工作後也喜歡跟女同事合作,因為她們很柔和,也算迷信吧,我的確跟女人合作比較容易成功。」

  記者先聽為快的《夢迴清河》音樂片段,感覺非常像一部電影配樂,精緻的製作和音樂立意都遠超一部電視劇通常所承載的,陳彼得卻不認同自己和劇組是在「殺雞用牛刀」,「現在的電視劇主題音樂好像做了就是為了讓它流行、流傳,我不這樣認為。音樂應為所有耳朵、心靈服務,而不是僅僅為流行。」

  ■北京讓我知道原來一個中國人應該這樣生活

  陳彼得的經歷頗有些傳奇,1988年,陳彼得選擇離開台灣演藝圈的方式也很戲劇化,「在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當嘉賓,唱了一半沒唱完就走了。」那年,陳彼得來內地做了20場演唱會,終於確定這裡的觀眾、老百姓是最適合自己的。

  2002年,陳彼得在北京買了房,今年二三月間又成立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近些年許多台灣音樂人紛紛到內地發展,記者問陳彼得是否也是大潮使然,陳說: 「我比他們要先知先覺一點,1988年我就知道台灣沒得混了。之後在北京的生活我不只是喜歡北京,簡直愛北京,它讓我知道原來一個中國人應該這樣生活。有時希望晚點出生就好了,可以在這裡生活得更久些(笑)。」

  ■同時代的人仍在做音樂的似乎只剩我一人

  說起未來的打算,六十歲的陳彼得躊躇滿志,卻又不乏淒涼。躊躇的是「我現在正在做的,就是讓成年人可以聆聽、這個時代能夠留下的音樂」,淒涼的是「當年一起做音樂的朋友越來越少,有的不幹了,有的離開這個世界了,我現在寫悲傷的音樂連氣氛都不用營造,因為我就生活在憂傷裡。同時代的人仍在做音樂的似乎只剩我一人了。」

  陳彼得說,今天再寫《夢迴清河》也是要戰勝自己昨天的意思。「我希望我的作品不老」,令人吃驚的是,陳彼得眼下埋頭製作的音樂包括了R&B、英式搖滾等當年的前衛曲風,他的學生也都十幾歲,「有時候會對自己驚訝,覺得荒唐,我旁邊跟我一樣年紀的人沒有在做這樣音樂的了。」

  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做R&B、Hip-Hop這樣的音樂一定會輸給周杰倫那幫年輕人,「音樂範圍很廣很豐富,R&B有很多種,我做的他們做不了。我更多考慮甚麼是好的音樂、好的聲音,它能讓人平靜,小孩子不會學壞。就像馬龍.白蘭度曾經說的,一部好電影,就是能讓人在某個枯燥乏味的下午,看到正義戰勝邪惡、英雄帶著他心愛的女人一起走進夕陽裡,然後覺得很愜意美好,這就足夠了。我覺得音樂也是一樣,它不是甚麼了不起的東西,只要給我們平凡人朝九晚五的生活帶來一些更精彩,不會太霸道、太主動,變成你的一個朋友就行了。」

  最後,陳彼得總結自己,在音樂上先行,在個性上卻用了「荒唐」一詞,不按常理出牌,不怕荒唐的陳彼得說,過了大半生,今天他似乎才開始清楚知道自己該怎麼做音樂了,而不是空有年輕人的一腔熱血。

  (楊文傑)(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九龍城寨》香港票房破億 有望打破影史紀錄
胡歌睽違6年低調訪台 活動資訊曝光引矚目
Ozone「攻頂之路」第2彈 釋出演唱會加油曲備戰
張學友本週照常開唱 停辦場次明年3月前補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