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未取得進展

標籤:

【大紀元12月18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雨舟報導)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次締約方大會部長級會議星期五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閉幕,但是由於以歐盟和美國為首的兩大陣營在有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會議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美反對強制性限制溫室氣體排放*

這次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包括《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到期後有關廢氣排放和溫室效應的新規定,同時會議也討論如何讓2001年退出該協議的美國重新加入。但是,爭論的結果卻沒有能軟化美國的態度。

依據《京都議定書》的條款,工業化國家必須在2008年到2012年之間將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至比1990年低5.2%的水平,多數國家認為這是朝著阻止全球氣溫上升所跨出的第一步。歐盟甚至同意在這段時間內將總體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8%。

但是,全球最大的經濟實體、同時也是最大污染國的美國表示無法接受對排放量的強制性限制,美國認為這個舉動將打壓經濟成長。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的25%。

*中印支持美立場*

與此同時,在對抗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問題的行動中,中國和印度也加入了美國的陣營。這兩個國家在全球污染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

根據中國政府和國際能源機構公布的數據,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從1994年的26億7千萬噸增加到2002年的40億零8千萬噸,目前為全球第二大污染國。而經濟正在快速成長的印度也高居污染國名單的第五位。

據統計,以人均計算,中國每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3.2噸,美國為19.4噸,德國為10.2噸。專家指出,溫室效應將最終給經濟造成嚴重危害。以中國為例,氣溫如果上升2.5到3攝氏度,中國的大米產量將減少20%。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洲空氣污染嚴重恐全球氣候生變遷
陳禮銘:社會主義與法西斯主義
泰晤士報:布萊爾設法讓布什支持新氣候條約
亞洲氣候 恐產生突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