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國濫捕 烏金恐成絕響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榮祥、丁偉杰╱綜合報導〕台灣往年冬至前後,烏魚洄游至台南、高雄外海,成熟度最適合捕撈,但昨天已是冬至,南部兩大捕烏漁港 – 茄萣興達港、梓官蚵仔寮漁港,尚未傳出捕獲烏魚的喜訊,去年茄萣還出現「零」捕獲量紀錄,漁民談到烏魚就嘆氣。

在中部,昨天嘉義捕烏的漁民也沒有斬獲,連同前幾天,也只捕獲零星數十尾;東石魚市場主任黃登財說,今年烏魚少得可憐,但烏魚汛期還未完全過去,如果氣溫持續下降,烏魚洄游群南下,還有希望捕獲「烏金」。

儘管還抱持希望,漁界對中國的胡作非為仍氣憤不已。他們說,近年來因中國漁民炸魚濫捕,台灣漁民只能抓漏網烏魚,捕烏愈來愈困難,加上中國箱網養殖的烏魚及烏魚子已大量傾銷台灣,也衝擊台灣養殖烏魚業,問題相當嚴重。

高雄縣漁會強調,除了暖冬效應,中國漁民炸魚濫捕與提前搶捕烏魚,正是近年來烏魚捕撈每況愈下的主因之一,相關單位遲遲無具體保護措施,台灣捕烏業不需等中國養烏技術成熟,可能就會消失殆盡。

據指出,中國今年參與捕烏船隊估計有七百餘組,比去年四百組成長近一倍,使用漁網又比台灣大上二至三倍,東海烏魚幾乎都被中國漁船漁網掌控,甚至常有中國漁船越過台海中線搶烏。台灣漁船近年來漁獲因此大幅下滑,像高縣今年僅有四組捕烏船,比起昔日上百組捕烏船出海捕撈,有如天壤之別。

漁民則稱,近年來台灣市場上的烏魚有相當數量來自中國,部分是海上交易,部分是漁民直接到對岸購買。由於中國漁民捕烏時期過早,銷往台灣的烏魚自然較小尾,烏魚子也更輕薄短小,以往大片又好吃的烏魚子數量漸少。

高雄漁民指出,中國箱網養烏地點多在福建沿海幾個港口及長江出海口,近兩年來陸續銷往台灣的烏魚及烏魚子數量難估,一般消費者難以區分,而業者也多將養殖烏魚宣稱是海上撈捕的。據指出,中國養烏方式多在河口攔下大批未成熟野生烏魚,放在護欄內養肥後再行銷售。

魚市拍賣場員工說,今年台灣烏魚捕獲量仍然低迷,但台灣市場還是可見大批烏魚,多數是「中國貨」,也可合理推斷中國養烏已經成功銷入台灣的說法。

台灣養殖業者赴中國投資、指導養殖烏魚,有漁民無奈稱讚:「台灣郎,真厲害!」也有漁民大罵:「自己殺自己!」

——————————————————————————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指出,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維持較暖的型態,已有初期聖嬰現象,但台灣所在的西太平洋區海溫則比往年稍微低一點,並沒有比較暖,氣溫則是受到大陸冷氣團很少南下影響而比往年偏高,是否因此讓烏魚產量減少,有待進一步研究。

氣象局指出,台灣今年從秋末的11月就有偏暖的趨勢,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往年寒潮常常從初冬就接連來襲的情況,並未在今年上演。雖然12月還沒結束,但統計本月的氣溫平均值應該會比氣候正常值高,預測明年1月偏暖的趨勢也會很明顯。

—————————————————————————–

走私中國烏魚 傾銷台灣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中國漁民捕撈的烏魚由於保鮮不佳,容易出現血卵和卵巢比較小的情況,由於賣相不好,自中國走私進口的烏魚,價格平均較台灣捕獲的烏魚便宜一至二成。但中國走私烏魚、烏魚子大量侵台的問題,仍然無解。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所長蘇偉成說,中國把烏魚視為不吉祥的魚,認為吃了烏魚會舊病復發,中國消費者只會在嫁女兒的時候吃烏魚,象徵早生貴子,況且中國也沒有什麼人會製作烏魚子,因此,中國漁民捕獲的烏魚全部以台灣為市場。

漁業署科長吳滿全表示,該署兩年前就發函給國內四十三家中盤商和烏魚子加工廠,呼籲運銷業者不要非法購買、走私中國捕獲的烏魚。八十八年更曾去函陸委會將「兩岸漁業資源共同開發與管理」納入協商議題,並以烏魚為優先協商魚種,礙於兩岸遲遲無法重啟談判,也使得中國走私烏魚登台的情況難解。

水產試驗所表示,台灣在六十九年烏魚捕獲量高峰期,一年捕獲量高達兩百五十萬尾,但五、六年前中國漁民加入烏魚捕撈行列後,台灣烏魚捕獲量就逐年減少。

漁業署統計,五年前國內年烏魚捕獲量還有二十四萬尾,去年已驟減至約八萬尾,今年至今官方監控到的台灣捕獲量僅六萬至七萬尾;但據漁民透露,今年非法侵入台灣市場的烏魚高達一百萬至兩百萬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