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海嘯預警系統可減少傷亡數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常鵬編譯報導)科學家們指出,若斯里蘭卡、印度與印尼等國加入為國際警報系統的一員,這次南亞世紀海嘯肆虐後造成目前近七萬的死亡人數應可大幅減少。

據《美聯社》12月17日之分析報導,預警系統設計之目的為通報3至14小時內有可能遭受海嘯襲擊的海岸區域,以儘早施實緊急應變計劃。

科學家們說,地震網絡系統雖偵測到了12月26日蘇門答臘的大地震,但該區缺乏波浪感測器,無法判定海嘯可能的行進方向。

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地震資訊中心(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的地球物理學家衛弗爾利-伯爾森(Waverly Person)表示:「那邊沒有潮汐錶,印度洋上也沒有浮標來提出警訊。」

研究人員表示,位於該地震震央南方的波浪偵測站,亦記錄到不足2英呎高的海嘯活動,並向南朝澳洲前進。該起海嘯亦侵襲了泰國南部的半島,目前造成一千多人死亡、七千多人受傷。雖然泰國為國際海嘯警報網絡之一員,但其西岸亦無浮標式的波浪感測器提供信號。

據研究人員說,該起地震發生在蘇門答臘外海深處的斷層帶上,其為南北向長約600英哩(965.6公里),向北延伸至安達曼群島。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Pacific Tsunami Warning Center)主任查理斯-麥克里利(Charles McCreery)說:「這是一條很巨大的裂口。不難想到地震時海床會沿著它發生變形,並生成了海嘯。」

海嘯並非一個單一的波,而是由於海床附近或其底部發生的地理性擾動所產生的一連串行走於海洋表面的波浪。若無阻礙,這種波動可穿越海洋,並可能在千里的行進中累積能量。

海嘯大部份由地震所引發,但亦可能由於地表滑移、火山活動或隕石撞擊而發生。當海底地形發生變動時,也使得海床上的海水發生位移。地震度愈大,地殼的移動量愈大,海水的流動量亦愈大。

海嘯的行進方向通常垂直於地震帶。例如蘇門答臘海底的地震缺口為南北向,而海嘯則以東西向傳遞波動。

海嘯在速度與波長方面有別於海岸的浪潮。單一個海嘯波可能長度達100英哩(160.9公里),行進速度可達600英哩/小時(965.6公里/時)。當它抵達海岸時,波速驟降,以致大量海水堆積成幾層樓的高度。由於其波長長,一波平息後,一下波可能等上一小時才會到達。

有些海嘯呈現出不斷隆起的浪高,有些則為兇猛吞噬海岸的狂浪。由於缺乏儀器,本次的海嘯只能由目擊者的陳述,來作為判別其特徵之依據。麥克里利說:「它是個大海嘯,但現在很難說它到底有多少個波、當時發生什麼狀況。」

國際性海嘯預警系統創立於1965年,由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所轄;係因1964年前的一起阿拉斯加的9.2級強震引發了海嘯而成立。

其成員國包括主要的太平洋週邊國家,如北美、東亞、南美、太平洋島嶼、澳大利亞、紐西蘭,亦包括法屬太平洋島嶼及俄國等。

然而,印度與斯里蘭卡並未加入為成員。「因為海嘯在印度洋發生的頻率極低。」麥克里利如是說。

印尼的氣象與地球物理局(Meteorology and Geophysics Agency)官員布迪-瓦魯尤(Budi Waluyo)表示:「很不幸的,我們這裏沒有設備可預警海嘯;這種儀器非常昂貴,我們沒有錢來買。」

預警系統可以從許多地震網絡蒐集數據,並分析地震資訊。地震資訊再輸入電腦模型,計算後可以圖形模擬出海嘯將在何處生成。它還可以預測海嘯的行進速度與到達某地理位置所需的時間等,在海嘯未釀災之前發佈警報予特定區域。另有模型可計算繪出「氾濫區域圖」,可顯示出哪些區域會將被侵襲。當海浪沖到海洋中的潮汐偵測站時,預警系統的佈告欄便會更新警訊。

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和國際海嘯信息中心都監測到了12月26日的地震。但是這兩個機構無法同受侵襲的國家聯繫,因為這些國家不在警報系統內。專家說,如果印度洋中有這樣一個系統,不少人本來可以免遭死亡。

目前國際社會迫切要求建立一個和太平洋海嘯預警系統一樣的印度洋預警系統。澳大利亞12月28日亦敦促在印度洋建立一個海嘯預警系統。日本官員說,他們將在下個月的災難管理會議上提出類似建議。包括星期天遭受海嘯襲擊一些國家在內的幾個國家都表示願意加入預警系統。

聯合國官員則說,世界各國政府應當共同努力,建立全球災害預警體系,以減少類似這次大地震和由此引發的海嘯造成的巨大損失。@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專家:台灣附近海域是地震海嘯地帶
海嘯造成巨災後 泰國歹徒趁亂劫財
世衛全面防範海嘯災後衛生問題
目睹大地震震央情景 英法情侶訴說歷險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