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靈:中國政府為何熱衷直接操辦NGO?

湘靈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6日訊】中國政府為甚麼在容忍許多國際NGO(非政府組織)進入中國的同時,還要大力興辦「非政府組織」?這當然是出於政治需要,原因之一是形象工程,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主要是因為政治利益的考量。中國政府對NGO的認識雖然從未用《人民日報》社論這種一級官方表態的方式加以認可,但在高中三年級《思想政治》的第五課「國際社會和我國的對外政策」裡面卻有著如此解釋:「世界上有近二百個獨立主權國家,還有眾多的國際組織,它們共同構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國際社會」,「根據《國際組織年鑑》的統計,現在全世界各類國際組織共有21,764個,其中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3,569個,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18,195。當今世界已經形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組織網絡」,「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是以民間團體名義參加的國際組織,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律師協會等」──請注意最後一句中的「以民間團體名義參加」。

  由於教科書承擔的是教育下一代責任,內容均由官方欽定,應該說上述看法直接代表政府對NGO之社會功能的看法。既然中國政府認定非政府國際組織其實只是政府組織「以民間團體名義參加」而已,推而廣之,中國本土的NGO當然也可以是「以民間團體名義」出現的政府組織。在共產黨的政治文化中,任何社會組織都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陣地」,只能由中國共產黨獨佔,絕不能由任何社會勢力染指──這是共產黨充分領悟的國民黨之失敗歷史經驗,按照中國共產黨的解釋,半個世紀以前中共政治宿敵國民黨丟掉大好江山,其主要原因就是允許民間社團(即今日之NGO),以及其它政黨如共產黨以及「第三種勢力」的各民主黨派存在與發展。這一重要「歷史經驗」從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傳到了第四代,佔領NGO這類「政治陣地」成了控制社會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早期開始成立的各種由政府掌控的「非政府組織」,如今已經到了收穫期,這些「非政府組織」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與國際接軌,有模有樣地以NGO的面目與國際間同類組織交流,互訪,參與各種國際活動,並獲得各種國際援助。在國際社會看來,他們確實是在與中國的NGO打交道,而實際上中國的這類「NGO」代表的其實就是政府立場,完全按著中國政府的節拍起舞。

  中國眼下最需要的NGO,其實並非那些被清華NGO研究所列為研究對象的第一類組織,甚至也並非第二類組織中的大部份,而是一些能夠為草根階層呼籲的自發性群眾組織,但這些組織恰好就是中國政府時下打壓的重點對象。比如中國的愛滋病患者亟需民間愛滋病救助組織的幫助,但這些組織無一不受到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的特殊關照,行動處處受到掣肘。如今中國各地至少有8,000萬失去土地的農民,但他們由於勢孤力單,根本無法與那些沆瀣一氣的政府官員及各類商人結成的利益集團抗爭。他們需要像巴西農民那樣,成立一個類乎於「無地農民」的組織,討論各種對抗策略,捍衛自己的利益。但這些農民卻不能也不敢成立任何組織,其中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河北唐山上萬農民只是發動農民在控告貪官的上訴信上簽名,幾位領頭人與幫助他們的律師俞梅蓀就被地方政府四處追捕,無奈之下只得東藏西躲;如今遍佈全國各地的下崗工人權益嚴重受到損害,亟需建立自己的工會,以便有個自已的組織為他們的利益與廠方討價還價。但這類最需要建立的NGO恰好都被中國政府懸為厲禁,誰敢試圖建立這類組織,立刻就會被當局扣上「陰謀顛覆政府」及「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鋃鐺入獄,東北下崗工人領袖姚福信等人就是具體的例證。

  中國百餘年現代化的歷程就是一部民主政治難產、顛踣撲跌的歷史,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百餘年間,中國的歷屆統治者均只善於學習西方文明的「形式」,卻深深厭惡西方文明的精神實質。今日中國許多重要的NGO組織大多是得NGO形而忘其實,本應獨立於政府之外,最後卻變成了依附政府並依靠政府資源支持。但這只是中國學習西方文明過程中又一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實例而已,相信這類「中體西用」的變種學習還會在中國屢屢發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湘靈:由上訪制度失靈看中國憲法的缺失
湘靈:希拉克對北京「表態」的社會基礎
湘靈:從四川漢源事件透視中國水利工程之弊
湘靈:中國特色:由政府財政列支的「NGO」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